真实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不在会议上、不在办公室里、不在文件里,而在田间地头、简陋住户、馒头饭菜和投诉群众的泪水里。省委书记李强在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指出,现在老百姓在想什么,企业在盼什么?只有把这些问题了解清楚、掌握起来,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干。大走访,就是要直通老百姓的小院子,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声音,看到群众最真实的状况,了解群众最真实的感受。
走访更要走心。走访不走心,问题无“回音”。走访变味,流于形式,或是蜻蜓点水、一“走”了之,反而会伤害群众的感情。对大走访中了解的问题,必须做到事事有回音,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干部脚上有泥土,群众心中才不堵。”群众最不满的是有了问题没人理会,最困难的是反映困难都很困难。在解决老百姓的问题上,党员干部应该多一点设身处地,当抱有“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态度,对既合情合理又具备条件办的,要即知即办,对一些确实一时办不了的事情,要实事求是地对老百姓解释清楚,老百姓同样能感受到温暖。
抓大不能放小。“大走访”之“大”,是指活动的规模大、影响大。要让老百姓感到有收获、有奔头,还需时时牵挂老百姓生活当中一枝一叶的“小”问题。大局中哪怕只是万分之一的问题,对当事群众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问题。这就要靠广大的党员干部走下去,把各级党委政府的眼睛和耳朵延伸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家门口、院子里,一起来找短板、排问题、了解老百姓的诉求。宏观作决策,微观看落实。开展大走访,要突出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聚焦群众和企业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把我们的决策部署一项一项落实到位,把江苏的事业发展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见效还需长效。成效决定成败,如果光注重声势轰轰烈烈,在数字上出花样做文章,实际问题没解决多少,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活动推进要扎扎实实,取得成效要实实在在,这样才符合初衷,也才有说服力。联系服务群众是一个永恒课题,走访落实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阵风、搞突击。对这一有效的工作办法,要坚持不懈抓下去,形成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干部和群众、企业之间要结稳定的“对子”、攀长久的“亲戚”,在日常点滴中拉近距离、建立感情,既要确保联系“不断线”,还要保证能够经常性地面对面、多见面。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依靠的力量。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难题,走到基层去都是办法。只有拜群众为师、以实践为课堂、到基层找办法,真走实访、真抓实干,走进群众的心里头,才能抓出老百姓和企业认可的效果,抓出党员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抓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两聚一高”注入新的动力。□
责任编辑:王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