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民生幸福图

发布时间:2017-05-05     稿件来源:《群众》上半月版     作者:沙霖云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五大发展”理念,强化首位担当,奋发有为,把民情民意化作发展进步的永续动力,为描绘富裕美丽的“民生幸福图”而不懈奋斗。

察民意,标“点”。访民情察民意,最忌“大水漫溉”,须“精准滴灌”。无论是对个人、群体,还是单一问题、多类倾向,党员干部都应紧盯人民群众最需要、最期盼的“确凿问题”,这就是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去困难群众家里,揭开锅盖看看锅里有什么,看群众吃的什么;跟群众细细算账,收入多少,花销多少,看病要多少,上学要多少,日常生活要多少。广泛听意见、察实情,议群众普遍关心的“题”,议关乎群众共同利益的“事”,民意一点点汇聚,民情才一点点成“像”。

聚民心,勾“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员干部悉心倾听民声、倾力实现民意、赢得民心赞誉,是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笃行践诺。必须不断丰富拓展汲取民意的渠道,规范收集整理各类信息,定性定量进行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在双方零距离坦诚交流中不断提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集民智,画“面”。“大人不华,君子务实”。言行一致,是求真务实优良作风的体现。党员干部要到基层去,坚决贯彻落实“走访群众听民声,深入基层解难题”的行动路线,用多种形式的调研、座谈,持续挖掘发展内力,找准民生服务的难点、痛点、堵点,找到服务民生的大数据“蓝海”,使服务供需双方对接精准,最终让需求者“一站式”快捷享受各类服务内容。

惠民生,成“图”。“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必须集中力量,深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章,在构建精准救助格局、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关爱保护特殊群体等方面实施有力举措,面对改革中的深层次难题敢于涉险滩、探盲区,积极引导市场资源向民生领域集结,形成工作定位一年比一年高,思路一年比一年清,成效一年比一年大的新常态之“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党员干部的“民生图”也没有终点站,要不断刷新“民生高地”的惠民高度,在推进“两聚一高”实践上迈出坚实步伐。

(作者系扬州市广陵区民政局局长)

责任编辑:金浩昊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