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起为全国发展探路的光荣使命

发布时间:2017-06-05     稿件来源:《群众》上半月版     作者:许智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到家乡,这句诗一直萦绕在心头。我出生在无锡,直到1959年夏天离开故土北上求学,这一离开到现在已经是58年了。小学到中学,我都在无锡读书。当时二中的隔壁就是东林书院,书院里顾宪成先生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激励着我们求学。

抚今追昔,乡音难改、乡土难舍、乡情难忘,无论是在何时,也无论身在何方,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富饶土地,我们都始终感恩于心。随着年龄渐长,这种感触越发深刻。每当听到阿炳的《二泉映月》,都会使我深陷对故乡的思念。而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崭新面貌,我的心中既有怀念和不舍,更有感动和祝福。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指出:“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他希望江苏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此次江苏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江苏发展大会,与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谋划建设美好江苏,不仅是一个具有区域性意义的盛典,更是一次肩负起为全国发展探路光荣使命的动员部署。

建设好江苏,不仅是省委省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一个江苏人的使命担当。让我们进一步开阔视野,以江苏为基点,心怀天下、凝聚乡情、汇聚力量,为江苏的发展、为民族的复兴一起努力奋斗。我相信,一个更加繁荣美丽的江苏,必将在文化、科技、教育、经济、对外交流等诸多领域,为区域建设、民族复兴、世界发展乃至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自己非凡的独特贡献。

此次大会必将为江苏在全球范围内集聚更多、更好、更优秀的人才、科技、资本等各类要素,形成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强大合力。看到家乡越变越好,对每个回家的人来说是最欣慰的事情,海内外江苏人齐聚一堂,参加江苏发展大会探究江苏发展,必将助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作者系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