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指出,要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组织部门肩负着选干部、配班子的重要职责,必须深刻领会、深入落实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清晰界定“立标、对标、达标”的内涵,从严树立“管源头、抓重头、治苗头”的导向,旗帜鲜明地把政治标准的“硬杠杠”亮出来,把政治过硬的好干部选出来。
瞄准问题“划红线”,把政治不合格的“挡在门外”。首关不过,余关莫论。我们把政治把关的使命和担当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全面梳理政治不合格的表现,仔细甄别政治有问题的人,划好“三道价值坐标”,做到“九个坚决不用”。始终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思想“总开关”出了毛病,政治上必然会出问题。坚决不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理想信方术、不敬人民敬“大师”的干部,坚决不用视共产主义为虚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消极的干部,坚决不用迷信西方制度、缺乏“四个自信”的干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越是关键时刻越能看出干部的政治素质,越是原则问题越能反映干部的政治立场。坚决不用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心存疑虑的干部,坚决不用贯彻中央方针路线政策不坚决、对组织不忠诚的干部,坚决不用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摇摆、态度暧昧的干部。始终坚定严格的纪律规矩。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在政治标准上的刚性约束,是选用干部的重要遵循。坚决不用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儿戏的干部,坚决不用违反“五个必须”要求、搞“七个有之”等活动的干部,坚决不用热衷于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的干部。
考准表现“树高线”,让政治过得硬的“走在前列”。我们坚持系统性思维,注重一体化把握,更加突出精准“察言行”、统筹“看整体”、立体“听口碑”,努力让政治过硬成为新时代干部的追求和“标配”。坚持“听其言”和“观其行”相结合,坚持“看一时”和“重一贯”相结合。注重在关键时刻、危急关头、突发事件、艰苦环境、复杂岗位,考察干部政治担当和政治能力。坚持“全方位”和“多角度”相结合,把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标尺,通过大走访大落实、定期调研等载体,经常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健全涉干信息沟通交流机制,采取数据双向比析、年度纵向比较、面上横向比照、案例立向比对等方式进行综合研判,考准考实干部的政治表现。
对准标杆“筑防线”,使政治缺历练的“干在实处”。政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一靠干部努力,二靠组织培养。我们树立“一盘棋”思想,从“三个纬度”发力,构建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培养机制,形成选优汰劣、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把党性锻炼作为“必修课”。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动力,以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用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政治体检”,涤荡灵魂、剔除尘垢。把能力锤炼作为“基本功”。将政治学习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通过举办“周末大讲堂”、专题培训班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补齐干部政治能力“短板”、扫除政治理论“盲区”、克服政治本领“恐慌”。把实践磨炼作为“大熔炉”。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选派基层干部到机关学习,选派年轻干部到一线锻炼,积极适应“千变万化”,接受“千锤百炼”,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抓落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拼搏奋斗。□
(作者系中共滨海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