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何以香满克州

发布时间:2018-09-05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关永健    

江苏与克州,相隔万里,援建伊始,就建立起割舍不断的兄弟情缘。不到10年间,这些“茉莉花”何以能香满克州,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烙下江苏印记?在一年多的援疆实践里,我逐渐找到了答案。

贵于“实”。古今兴盛皆在于实。要做实事,就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不能生搬硬套。一个个援疆项目是连接援受两地的一条条纽带,是新疆百姓感受援疆工作的最直观载体。如何让这些项目真正落地、避免水土不服?必须从解决基层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出发,推动工作重心逐步从输血向造血倾斜、从支援向合作拓展,从外部援助向内生动力转化。以精准扶贫为例,我们借鉴了“科技创新券”的做法,在克州实施首个“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建立援疆扶贫、保险扶贫、期货扶贫“三位一体”的新型精准扶贫模式,引导激励困难群众积极发展生产。

工于“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省委书记娄勤俭要求援疆干部更加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积极主动融入当地干部群众,进一步密切同当地人民群众的感情。这要求我们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突出抓好就业、教育、医疗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通过“造血式”推进教育援疆,“立体式”构建人才体系,“组团式”开展医疗援疆,补齐发展短板,打造惠民高地,真正让新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于“续”。虽然不同年代不同阶段的援助任务和工作重点不同,但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接力传承,舍小家顾大家,以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甚至生命,无怨无悔地为第二故乡做贡献。他们当中,有的提出文化援疆新思路,给克州孩子送去书包、图书以及大量学习用品;有的带着县里干部发扬“四千四万”精神建项目,劳累到送进重症病房;有的关心100多个艾滋孤儿,给受灾农户、贫困学校送去爱心……援疆工作绝非一时之计、朝夕之功,唯有日拱一卒、不期速成。正是因为这些援疆干部的接续奋斗,以一灯燃百千灯,才能让援疆工作薪火相传。

有人说,援疆是追逐梦想的精彩旅途。进入新时代,正是爬坡过坎、添柴加油的关键时期,需要克服平淡、倦怠、琐碎等诸多难题,再鼓劲再出发,走好下半程,让茉莉花在新疆大地常开不败。

(作者系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党委书记、州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金浩昊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