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部大门常打开

发布时间:2018-12-05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丁正华    

近日,笔者参与了单位组织的“村村到”调研活动,走访了解村部建设及运行情况。总体感到,随着工作重心下沉、资金资源下移和各项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村部硬件设施普遍“提档升级”,综合服务大厅、党群活动室、农家书院、棋牌室、远程电教终端设备等一应俱全,村部俨然成了村里一道靓丽风景。但是,每个村部里除了坐班的工作人员和到村检查指导的镇干部,并没有多少前来办事或活动的村民,一些活动室要么大门紧锁、要么空无一人。

村部作为农村基层的核心枢纽,理应人来人往、人气满满。可现实是,即使拥有这么好的硬件设施和服务资源,村部人气依然低迷,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些村干部观念落后,还停留在“关门服务、闭门管理”的模式。结果就出现了一边是村部供给“真货实料”,一边是村民需求“与时俱进”,两者不能有效衔接起来,村部“看上去很美”,村民不“买账”,村部的服务民生、联系民情、凝聚民心的功能大打折扣。

如何把村部的资源供给与村民的服务需求联结起来?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管理者要改进村部管理方式,跳出把村部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惯性思维。不妨“敞开门”服务,从满足村民需求的角度开展工作,努力让村民有需求能想着村部、想办事能进得了村部、事不办结能依靠住村部。

一方面要打开村部的“院门”,提升知晓度。向广大村民宣传介绍村部建设情况和提供的服务项目,让村部新形象、新功能深入民心,让村民在解决需求时能够想到身边的村部。扩大村部村务公开,在村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开设公开宣传栏,及时公开党务、政务、相关政策等信息,激发村民关心关注村部的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参与到村部建设中来。另一方面要拆除值班的“岗门”,提升亲和力。不要让村民有距离感、产生隔阂。同时还要拧松管理的“阀门”,提升参与性。对于乒乓球室、棋牌室、农家书屋等“低损耗低费用”的室内场所,可以开门服务,从而方便村民使用。

(作者单位:盐城市大丰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