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要重乡土力量

发布时间:2018-12-05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杨 勇    

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乡村是文明实践的落脚点,如何更好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命题、新任务。作为基层工作者,必须在三个着力点上下功夫,培育乡风文明,激活乡村振兴之“魂”。

主体是支撑力,必须以主体明主责,树立“责无旁贷”的担当意识。农民是乡村的主人,没有主体的积极参与,乡风文明终将是空中楼阁。政府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也要强化农民主体地位,把农民的文化需求作为要求,把农民的文化向往作为方向;提高农民责任意识,鼓励农民主动参与建设,要让农民明白建设乡村就是建设家园,培育乡风文明就是传承优良家风。

思想是引领力,必须以思想逐梦想,打造“兼容并蓄”的文化环境。知者行之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确立什么样的导向,就会营造什么样的风尚;定格什么样的思维,就会留下什么样的轨迹。乡风文明的营造不缺“建筑师”,缺的是将文明镌刻于群众心上的“思想家”。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原有的文明创建成果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文明建设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而是要立足地域文化特色,以包容式思维,提炼文化精髓,为培养新乡风积淀文化底蕴。在坚守传统文化阵地的同时,也要转变以往分散发展思路,提前规划、系统思考、聚集资源,统筹推进文化建设,从“小而精”走向“大而实”,聚“盆景”成“花园”。

实践是推动力,必须以实践促实效,展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想要形成环境优美、风气良好、生活幸福的乡村氛围,必须务实笃行、脚踏实地,从乡村来到乡村去,在乡土里种文明,在群众里找榜样。在宣传思想工作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结合实际、因人而“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阵地建设上,既要传承乡土文化,又要融入先进文化,赋予乡风新内涵。在风尚培育上,要以典型强引领、以榜样塑群样,鼓励村民见贤思齐,传承优良家风,弘扬文明新风。

(作者系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金浩昊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