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增强江苏文化影响力,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推动宣传思想工作走在前列,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近年来,靖江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涵养文明为导向,在全市广泛开展“文明养成”“文明守望”“文明熏陶”系列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成为践行靖江品格的过程,成为提振靖江精神的过程,成为升华靖江文明的过程,为共建美好家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崇德向善,树立文明创建的高度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着力培塑全市人民崇德向善的荣誉感、认同感,发挥道德的内化作用,以身边榜样引领文明风尚。
“文明素养”示范。采用推荐和寻访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市范围大力实施“万千百”工程。展示“万家文明风”。在全市各主要媒体开辟专栏,发掘、推出家庭文明新事,用凡人小事打动人,用身边事引领身边人,将发动的过程变为再教育的过程,以此带动全社会风气的不断好转。选树“千人公德榜”。在新闻媒体、大型户外媒体等设立“千人公德榜”,及时宣传弘扬社会公德的典型,汇聚点滴“善小”,形成强大的道德正能量。上好“百堂道德课”。利用“万家文明风”展示和“千人公德榜”设立的契机,广泛收集身边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使之成为全市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
“文明新风”传承。把传承“文明新风”的目标细分,分类展开活动。进机关。组织公务员开展修身活动,强化公务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意识,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进学校。实施“美德善行育苗”和大学生“修身养德成才”工程,持续开展“八礼四仪”、社会实践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进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展特色文化、特色品牌、文明单位、文明岗位、文明员工等争创活动。进社区(村镇)。深入挖掘传统乡贤资源,选树优秀基层干部、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学识专长垂范乡里。
“文明家庭”培育。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树立典型,引领文明新风。制定靖江市文明家庭评选标准,面向全市家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群众评议的基础上,各层各级广泛评选文明家庭,并通过层层选拔,推选出一批拥有良好家风、践行传统美德的优秀家庭,在市级层面集中进行表彰,为全市家庭树立文明标杆。通过给“文明家庭”荣誉和待遇,让“文明家庭”受尊重、有光彩,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学习、争当“文明家庭”的良好氛围,推动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
守望相助,彰显文明创建的温度
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为抓手,以打造和谐文明社区为目标,积极开展“邻里守望”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营造近邻胜远亲的良好人际关系和团结友爱、文明祥和的良好氛围。
完善志愿服务平台。建团队,重实效,强抓手,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成立志愿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各类志愿服务,重点关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通过综合包户、结对帮扶、亲情陪伴等形式,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各类社会性志愿服务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围绕“邻里守望”主题,针对社区需求,提供专业的家政服务、代购商品、陪伴洗浴、医疗体检、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加强对社会团队的引导,定期发布活动主题和工作项目,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吸引各类社会专业团队积极参与,提高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实施睦邻友好行动。以自愿原则为主,建立社区“睦邻点”。策划开展聊天议事、读书讨论、健康养生、书法绘画、矛盾调解等小型多样的邻里活动,让“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贫病相扶”的传统邻里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与弘扬。通过“睦邻点”打造,让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让疏远的邻居亲近起来,让寂寞的楼道热闹起来,让困难的邻居幸福起来,让睦邻点逐步成为社区建设的议事园、邻里互助的温馨园、精神慰藉的开心园、文化娱乐的快乐园、体育活动的健身园、科普教育的学习园。
构建共建共享机制。以需求为导向,以惠民为宗旨,不断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布局。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居民服务业,重点发展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等服务,到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和早餐网点等便民利民网点。邮政、金融、电信等公用事业服务单位在社区设点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加大公益创投项目投入力度,提升志愿者队伍和社区社会组织为民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好社区救助中心,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通过“互联网+”模式,推进政府电子政务、网上办事和社会公共服务进入社区,逐步实现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等社区管理服务一体化,逐步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
文化熏陶,涵养文明创建的厚度
深挖本土文化内涵,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准、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展示城市文化品位、弘扬靖江精神和城市品格。
抓好书香靖江建设。全面构建阅读网络。加强图书馆现代化、数字化建设,打造集阅读、展示、教育、交流为一体的服务平台,不断加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全面构建“图书馆+”全民阅读阵地。强化阅读文化培育。加强对马洲书院、显华楼等阅读文化遗存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弘扬本地优秀文化,传承靖江书香文脉。强化“淮风吴韵”阅读文化培育、完善“牧城橼香”阅读分众服务、培树“马洲之星”阅读示范典型,全面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壮大阅读推广队伍。挂牌成立“靖江市显华书友会”,积极调动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大中专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阅读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培育社区文化阵地。完善社区文化设施。普遍建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市级“文化指导员”队伍深入社区帮助指导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辅导、带动基层文艺骨干和团队,提高社区文化创作、展演水平。丰富社区文化活动。立足根植群众的主体定位和雅俗共享的艺术定位,借助“靖江文艺节”“骥江大舞台”“马洲大舞台”“靖江大明星”等平台,多侧面、全方位、大视角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擦亮社区文化品牌。结合各自地理位置、历史渊源、人文底蕴,积极打造社区文化品牌,使具有鲜明社区特色的文化活动、精品节目成为社区的名片,真正使社区文化成为居民交流沟通的桥梁、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近年来,市教育部门联合文化部门,不断整合力量、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把各类传统戏曲、文化传承项目引入校园、带进课堂,让广大师生接受熏陶、提升情趣。打造校园文化亮点。积极倡导“一校一品”,各校在挖掘、提炼学校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精神,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将靖江的历史文化、民间习俗、城市精神注入其中,突出文化传承和艺术品位,精心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全市各学校从校园环境出发,精心做好文化设计。建好体现学校精神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精心命名学校的楼宇道路,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均能发挥教育、引导和熏陶作用,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有寓意”。学校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运用绘画、书法和手工等形式,展示师生的智慧才华和精神风貌,传递校园正能量。□
(作者系中共靖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