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服务是由税务机关向税务行政相对人提供的一种法定服务。优化税收服务,提高办税效率和质量,促进税收管理,才能使税收事业得到稳步发展。当前,徐州市税务机关已完成了机构改革,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六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正在着力建设税收服务发展的创新先导区、税收营商环境的最佳体验区、税收治理的综合示范区,努力为“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前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徐州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历史拐点。面对新的形势要求,税收在服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面临新的挑战。
税收收入体系有待完善。从全市税收增速、结构等方面看,税收质量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税收的区域差异仍然较为明显。
税收政策体系有待完善。面对新时代要求,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财税政策主要从单一税种角度出发进行设计,缺乏对企业创新环节的考虑,导致优惠范围比较局限。
营商环境体系有待完善。与当前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的要求相比,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税收营商环境总体评价有待提升、中小企业涉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税收治理体系有待完善。在税收管理模式上,税收管理机制尚未体现出服务不同产业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在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上,税收信用的应用范围还不广泛,税收信用尚未完全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平台。在数据治理上,税收数据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资政建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待发挥。
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强化税收工作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强化税收工作。
构建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保障系统。市、县、乡三级税务部门分别成立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抓好省税务局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明确职能科室负责日常工作。有效整合资源,搭建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平台。市税务局建立税收与经济大数据研究平台,发挥税务部门优势,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精准的纳税服务指引。
构建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标系统。根据全市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结合省税务局绩效考核要求,建立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既呼应全市指标体系中的财税指标,又深化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税收指标;既关注高质量发展的财税贡献指标,又体现税收优惠政策的精准效应;既反映税收治理质效,又聚焦纳税人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构建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征管系统。不断推进完善税务征管体制改革,构建优化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从纳税人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堵点”入手,切实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征管效率,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构建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系统。分解落实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司其责、相关部门履职尽责的责任体系,将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与税收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用税收征管的高质量服务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用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检验税收征管的高质量,确保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税务工作新突破
徐州税务机关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指引,站在全省看税务,站在云端看税务,站在世界看税务,抓住税务机构改革的新机遇,全面实现税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加大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实现竞争优势新突破。一是统筹降低企业综合费负。尽快整合相关非税收入的征收权,可在全市范围内试点,对“普遍、无偿、统一标准”征收的、有利发挥税务部门征管优势的基金费,统一由税务部门征收,在规范征收的基础上降低费率、平衡缴费负担,降低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加大市级优惠力度。对市政府组织开展的、导向高质量产业的闲置房产处置,其土地增值税按照较低税率核定征收;对因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而关停企业,在转型为非污染项目时,其处置闲置房产、土地免征土地增值税。三是积极回应企业诉求。企业对于研发失败产生的亏损向前结转、兼并重组中自然人股东享受递延纳税等税收政策关注度较高,我们要积极回应,为企业发展争取更多优惠空间。
优化税务营商环境,实现发展活力新突破。按照最大程度便利市场主体的目标,着力推进办税服务便利化改革,努力打造全国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徐州样本”。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优化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机制,对风险内控完善的纳税人,逐步签订税企合作遵从协议,除特殊情况外原则上3年内不安排反避税或税务稽查;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对涉及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等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经济形态以及初创企业、自然人,以实施税收风险提示为主,原则上不实行实地检查,鼓励纳税人自我管理、自我遵从。
发挥财力保障职能,实现发展基础新突破。完善税收质量评价体系,促进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从收入结构、税收与经济协调度、风险预警和控制等维度全方位考量税收质量,开展全市宏观税负变动率、税收弹性系数、亩均税收、人均税收、高新减免等核心指标的监测预警。提升税收征管效能。构建适合我市的非税收入征管业务系统,分类实施征管,提升非税征管效能和收入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财力保障。
支持科技创新,实现发展动能新突破。积极促进创业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亏损弥补、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风险。统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研发费用的归集口径,降低企业核算负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将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75%,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的15%在税前摊销。在政策既定框架内,研究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折旧政策适用范围,探索增值税“留抵改退税”试点。优化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研究制定有竞争力的人才吸引财税优惠举措。整合增值税抵扣链条,针对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物联网等重点行业实施精准服务,促进企业增加资金供给,积蓄发展后劲。提升小规模纳税人特别是各类科技型小微企业年销售额标准,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简易征收覆盖面,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参与国际税收竞争,实现“走出去”新突破。用好用足高新技术企业、离岸服务外包、利润再投资预提税递延纳税等优惠政策,鼓励和促进外资企业在徐州扩大投资和转型升级,为外资企业提供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政策服务和税收征管环境。定期发布国际税收遵从规划,在全省率先推行全球一户式跨国公司利润监控系统,通过对外资企业利润水平和在全球集团合理份额的全方位分析提醒,引导企业自我调整自觉遵从,并对企业自我调整情况进行监控和分类,构建税企共赢的合作型遵从新框架。创新打造国际税收信息情报中心,做好“一带一路”及其他主要境外投资目的国的税收指南,针对徐州市对外投资国别与产业情况定制分国别税务风险提示报告,开展重点投资国和周边国家(地区)涉外税收政策咨询服务。□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徐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高级经济师)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