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一贯立场,提出“四个重要”的新论断,作出“自己人”的新表述,明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表达了党中央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信心和动力。当前,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引领民营经济走向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江苏一直是民营经济大省、强省,民营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和总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全省乃至全国作出重大贡献。截至2017年底,江苏共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户数800万,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4%,全省民营工业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规上民营工业企业数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7.2%,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六成税收、七成全社会投资、七成企业研发投入、八成新增就业岗位、九成高新技术产值。江苏私营企业数、注册资本总额、民营企业500强上榜数均居全国第二位,许多民营企业成为行业“小巨人”和“单打冠军”。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和就业创业的“主渠道”。
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变强,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涌现出恒瑞制药、亨通光电、康得新、苏宁易购、沙钢集团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力的优秀民营企业,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江苏民营企业税费和财务成本有上升趋势。加之股市影响,股权质押的相关股东受到追加保证金的要求,质押方融资能力进一步下降,民营企业发展遇到更大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到的降低实际税费负担以及抓紧成立资本市场救市基金的相关措施,具有很强针对性,为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提供了精准指引。各级各部门要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作为应尽之责、分内之事,作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且要抓紧行动、精准施策。对江苏的民营企业家而言,更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坚定对党中央大政方针的信心,坚定民营经济未来的信心,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正确看待形势,安下心来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坚定和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的“定心丸”。第一,讲话正面批驳了“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要走向更加广阔舞台的民营经济发展目标。这是对否定和怀疑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的明确表态,是呼吁和要求民营企业家安心、定心,坚定信心谋发展。第二,讲话充分肯定了“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提出“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的殷切期望。面对“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必须坚定实业报国的信念、主业立企的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当前经营中遇到的挑战和危机的艰巨性、客观性和时代性,必须有充分、全面、正确的认识。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大潮,不能轻易被短期利益诱惑,要有锤炼精品的追求、铸就高峰的雄心和风雨不惧的勇气。第三,讲话对一部分民营企业经营粗放、铺摊子、高负债,甚至不规范、不合规合法的问题作了客观分析。在加强监管执法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应科学规避不相关多元化、过度加杠杆、游走政策边缘等风险,审慎对待金融、房地产等高杠杆、来钱快的行业,务必加强企业风险防范,加快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加快建立和执行现代企业制度,坚定不移地坚持守法合规经营的行为规范。
强化竞争优势,静下心来做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他全面分析了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擎画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和蓝图,提出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正确道路和政策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打造世界一流名企,创新是必由之路、制胜关键。围绕供给侧改革,着力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结构创新,大力探索由追随创新向原发创新转型的路径,努力攀登前瞻性、颠覆性、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难题,真正将具有引领性和颠覆性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形成战略性模式、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创新绝不是一番坦途,需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有更冷静的判断和更坚韧的定力,要聚焦细分领域、优势领域,稳妥防范和处置风险,充分利用国际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空间,扬己之长,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持续创新,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江苏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成功的基因。江苏拥有深厚的科教资源禀赋,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在校大学生、研发人员和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在全国领先,打通产业与技术的通道,强化研发对产品和产业的支持,对江苏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江苏各地相继启动了一批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鼓励政策,较早启动应对民营企业困难的有关政策,通过以“不见面审批”为代表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江苏作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活跃、国际化程度最高、城市群效应最大的地区之一,对内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强大的消费能力,对外深度嵌入国际产业链和国际市场,在内需市场和国际环境方面足以为民营经济创新提供丰厚土壤。
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创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持定力、坚定信心的重要性,要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胜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力气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习近平总书记还总结了发展空间、发展条件与物质基础、人力资本、国土与资源空间、健康稳定的基本面和独特的制度优势等六项优势,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的准确研判,也是对我国经济发展信心来源的精辟总结。围绕这六大优势,民营经济要正确认识、有所作为,不离场、不退缩、不畏难,把个人荣辱、企业发展与人民幸福、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顺势而为、借力腾飞,在高质量发展中再创新辉煌。同时,要准确把握发展新机遇。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了一系列鼓励、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措施,特别是江苏,随着科创板的推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各级各地方启动帮扶民营企业,江苏民营经济迎来新的机遇。要发挥好江苏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基础好的优势,抢抓以科创板为代表的中国资本市场新一轮创新,凝聚新的发展动力。要借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快融入国际市场,用好区域一体化带来的新红利。要在尊重民营企业地位、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的机遇中,勇于探索进入石化、电力、社会事业新开放领域的路径,积极发挥自身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适应能力强的优势,为市场提供新活力。□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