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其中最核心的是创新驱动,最主要的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最迫切的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省交通运输厅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深刻认识“最迫切”的内涵,深刻认识到江苏交通运输发展不仅要走在全国前列,而且要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当好先行,真正把江苏的区位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提升为竞争优势。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我为主、系统谋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和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点围绕“体制改革、规划研究、工程建设、运输服务”方面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特别是补短板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紧紧围绕“以我为主、自主发展”的要求,全力突破阻碍铁路建设发展的瓶颈
截至2017年底,全省铁路营运里程2791公里,排名全国第22位,其中高铁里程846公里,排第11位;苏南铁路网络化程度不高,苏中苏北除徐州外尚无高铁。我们努力变“跟随发展”为“主导发展”,研究形成了完善体制机制、加快铁路建设发展的改革方案,3月22日经省委专题会议讨论通过,铁路项目的规划、审批、建设、运营职责边界进一步厘清,统分结合、分工协作、合力推进铁路建设的良好工作格局基本形成。5月18日,省铁路集团揭牌成立,作为以省为主投资铁路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沿线综合开发主体和国家干线铁路项目的省方出资主体,注册资本在原有70亿元的基础上逐步增资到1200亿元,近期按注册资本950亿元到位。
《南京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已经获批,规划到2030年,南京形成连接北京、上海、杭州、合肥、淮安、南通、黄山、安庆8个方向共15条引入的环形放射状铁路枢纽,形成“米”字形高铁网。10月初,备受各界关注的苏南沿江铁路开工建设。我们将以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通道建设为契机,加强省际协作,力争尽早开工北沿江高铁。目前,全省在建铁路项目10个,总里程1700公里,总投资规模2600亿元。今年底,全省将新增青连、连盐等5条铁路共计355公里。2019年将建成徐宿淮盐铁路,2020年将建成连淮扬镇、连徐高铁,并力争提前建成盐通铁路。预计2020年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约1800公里,基本实现以轨道交通为客运主骨架的“两小时江苏”;到2025年,全省高铁营运里程3000公里左右,全面形成“南京至设区市城市1.5小时高铁圈”。
按照“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的思路,不断夯实民航发展壮大的基础
我省机场密度全国领先,但航空运输尤其是国际运输能力不足,60%的出境游客、95%以上的国际空运货物依赖上海等机场。南京禄口机场作为全省机场的龙头,2017年国际航班仅通达30个城市,远少于上海的131个,与内陆地区的武汉、长沙机场相比也有差距。为推动江苏民航做大做强,我们努力变“各自为战”为“协同推进”。今年9月组建东部机场集团,注册资本由原来的75亿元增至120亿元,以现金方式收购徐州、常州、淮安、盐城、扬泰、连云港6家机场51%或以上的股权,预计年内基本整合到位。协同推进长三角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统筹使用好新释放的空域容量,着力提升南京禄口机场国际运输能力,积极推动无锡硕放机场由区域干线机场提升为区域枢纽机场。
国际航线开辟取得新进展。南京禄口机场已累计开通洲际航线8条,其中欧洲航线5条(法兰克福、米兰、圣彼得堡、赫尔辛基、莫斯科)、北美航线2条(洛杉矶、温哥华)、澳洲航线1条(悉尼),在国内同类型机场中排名靠前。下一步,我省将重点面向国际枢纽机场、面向与江苏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和地区、面向与江苏建立产能合作关系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新开航线、加密航班。基地航空公司是开辟航线、加密航班的市场主体,目前我省共有4家基地航空公司,共有运输飞机124架。我们将在努力做大做强基地航空公司的同时,采取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积极争取组建我省本土航空公司。此外,我们还将积极谋划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宁扬、宁马、宁宣(黄)城际铁路和苏锡常都市快线等,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机场群。
全力突破过江通道能力不足的焦点难题,努力变“隔江相望”为“跨江融合”
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江运输需求增加迅猛,过江通道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特别是南京二桥、江阴大桥、苏通大桥等过江通道交通量严重饱和。截至2017年底,我省列入国家相关规划的长江干流各类过江通道共36座,其中建成14座、在建4座。为适应多方式过江需求,今年我们研究形成了过江通道筹资、建设、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建议方案,对规划内另外18座过江通道全面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今年在全面开工建设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的基础上,最近又开工了南京仙新路、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并积极争取年底前开工常泰等过江通道大临工程。预计2025年全省已建、在建过江通道将达到30座,届时将基本缓解过江交通瓶颈;至2035年,形成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过江通道系统,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数量将达36座,跨江联系更加便捷顺畅,长江两岸相邻县级节点基本实现直连快通。着眼长远发展需求,我们已经组织开展了新一轮过江通道规划工作,争取新增一批过江通道列入国家规划。
全力扭转江苏港口大而不强的局面,努力变“星罗棋布”为“一体融合”
依托去年组建的省港口集团,已完成沿江港口资产整合。我们已制定《关于推进沿江沿海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将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为契机,在强化与长三角地区其他港口和长江中上游港口合作中,努力发挥江苏港口独特优势,突出加强重点港口进港铁路等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打造长江下游江海联运港区;进一步深化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突出抓好港口资源整合、港口布局优化、航运能力提升,增强江苏港口自我发展能力;港区航道和码头着眼长远,系统谋划推进通州湾建设,推动苏州港、南通港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新的出海口。
我们将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等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强系统谋划,坚持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推进交通强省建设、打造交通强国先行区的核心任务和关键举措,着力构建“八大体系”,即高质量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高效率的货运服务体系、高品质的客运服务体系、高水平的绿色交通体系、高标准的平安交通体系、高科技的智慧交通体系、高层次的创新发展体系、高效能的交通治理体系。我们将强化担当意识,勇于解放思想,敢于攻坚克难,弘扬奋斗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努力完成好“最迫切”的任务,书写好“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交通篇章。□
(作者系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兼省铁路办主任)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