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业的尺子”丈量干部

发布时间:2019-05-05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李 健    

用好干部是为了干好事业。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鲜明提出了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树立了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的风向标,省委组织部着力构建五突出五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调要因事择人、人岗相适。是否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既是一把评判干部履职成效的尺子,也是一把检验干部队伍建设成效的尺子。

为了什么选人?把政治的标尺立起来,量准干部政治表现的长宽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挑选优秀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这就需要我们把政治标尺立在选用干部的第一道关口,量准干部政治表现。

把刻度指标具体化,解决用什么量的问题。我们体会,政治标准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镇江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个方面,设置了具体形象的五看24指标。基层干部反映,五看24用可观可感的刻度标出了干部的政治表现,就像尺子量身高、磅秤称体重一样,高矮胖瘦很形象、很直观。

坚持程序为上,解决怎么量的问题。我们建立个人检+群众议+领导评+组织审四步走程序,先由干部对照24项指标逐条自我检测,然后开展干部群众民主评议,接着由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对体检对象进行测评,最后由组织综合分析研判,形成体检报告。这种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检测,就像B超、CT一样,对干部进行了全方位的政治扫描

注重结果运用,解决量出来怎么办的问题。查出政治表现的病灶,不是揭干部的伤疤,而是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防止纤芥之疾变成心腹大患。去年以来,我们完成了1034名市管领导干部的政治体检,其中优秀93人,健康910人,亚健康31人。在优秀中,选出了30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干部典型;健康的鼓励保持并继续努力,亚健康的谈话提醒、关心关爱、限期整改。

怎么样选人?把发展的标尺立起来,让事业长流水不断线。

事业发展永远在路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也要紧跟事业发展的步伐,既让各级班子和队伍始终跑在事业的前面,又让干部成长的每一步都走稳走好。

要像抓经济发展规划一样抓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我们体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干部队伍建设也要一张蓝图绘到底。首先,要把供求关系弄清楚。在供给侧,把人头状况摸清楚,不仅弄清年龄、学历等数字结构,更要弄清特长、性格等能力结构;在需求侧,把岗位需求摸清楚,不仅弄清楚退下来多少、转出去多少这种静态需求,更要弄清新时代、新要求带来的动态需求。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具体量化的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每年推进到什么地步、完成哪些指标,都要很明确。其次,要把刚性落实抓到位。要坚决防止一个将军一道令”“书记一动,各事重弄的现象,探索建立干部队伍规划年审制度,强化对规划执行的进度、质量的督查和检查,一步一步抓好规划兑现。规划执行,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一定要抓好规划的起步阶段,推动强制入规

要像布局产业项目一样布局干部梯队。我们感到,抓产业项目时,成熟项目有税收,在建项目有投资,储备项目有潜力,经济就能持续健康发展。干部队伍建设也是如此,要构建少将”“中坚”“老帅梯次接续、层次分明的干部梯队。要以储备产业项目的力度储备年轻干部。在以往的实践中,选拔年轻干部急拿现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容易形成两种弊端。第一种弊端是,这一任领导重视就抓一抓,那一任领导不重视就放一放,导致干部队伍不是细水长流的缓流,而是某些年龄段成了急流,某些年龄段又成了断流。第二种弊端是,平时不了解干部,仅凭一次性竞争选拔,容易以考定人、以印象定人,甚至降格以求。为此,应该按照近期可使用、中长期培养等梯次,建立年轻干部库,年轻干部使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以推进重点产业项目的力度大胆使用年轻干部。要敢于把年轻干部放到岗位上去试水,如果不行,可以及时召回调整。对于通过实践检验确实优秀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破格使用。

要像栽培庄稼一样跟踪培养干部。庄稼成长得好,靠天靠地靠耕耘;干部成长得好,靠天靠地靠自己,这里的天就是组织,地就是人民群众。对干部的培养不是一时一事,要全过程跟进育管。要抓好系统培训。组织上对干部要及时补钙补钾”“添氮加磷,着眼每个成长阶段最缺什么、最需要什么,为干部补充最急需的能力素质。要重点培养一把手后备干部。一把手队伍是庄稼地里的重点苗子,必须提前谋划,超前培养。要把干过下一级正职的、干过同级副职的等类型的干部纳入培养视野,每年进行专门的考察考核、分析研判,有效蓄起一把手队伍的一池活水。要储备专业型干部队伍。专业干部是来源最窄、成长最慢的庄稼,除了培养,更重要的还是储备。2017年以来,我们制定3100标准,构建了紧缺专业型人才库、国企百名红领人才库、事业单位高潜力人才池。

选什么样的人?把岗位的标尺立起来,使干部用得像、干得好。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要用岗位的标尺个性化地量准每个干部,让岗位和干部相互匹配、同频共振、共同发展。

要画得像。知人识人自古就是天下第一难事,必须下真功夫、实功夫。要通过走近干部。广谈、真谈、深谈,往往能摸到实情、听到真话、看准干部。2017年以来,我们连续两年与市管领导干部谈心谈话达1905人次,一批被忽略的干部进入组织视野,一批优秀的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要通过评判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口碑很能反映出干部的真实情况。2017年,在考核年轻干部过程中,各个方面都反映一名从机关交流过来的乡镇正职素质较高。经过慎重考察,将其提拔到市级机关副职岗位上。要通过了解干部。从干部的简历、经历入手,看他干过哪些岗位,做过哪些事情,不仅看干了什么,还要看干成了什么。有一名从县区副处职岗位交流到市级机关的干部,有比较丰富的基层经历和工作成绩,在市级机关怕放不开手脚,市委将他重用到辖区常委岗位。

要用得好。好马配好鞍,干部使用要像裁缝做衣服一样反复衡量比对,让干部走上最合身的岗位。把最优秀的人用到最关键的岗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越是重要的岗位越是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干部。比如地方党委一把手,统筹党政军民学,统抓工农商建服,统管生老病死残,选配时要慎之又慎、层层比选,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配强。最懂行的人用到最专业的岗位。专业的干部干专业的事,既成就了事业,也成就了干部。2017年,市金融办主任岗位空缺,我们感到一定要配一个懂行的硬把式,最终市委从金融系统引进1名资深副行长,该干部任职后为全市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解决复杂疑难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最有潜力的人用到最锻炼人的岗位。挑夫看肩膀,干部看担当。有潜力的干部就像长势好的树苗,不能养在温室,必须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比如,2016年,我们考虑一名年轻干部能力强、潜力大,市委将他选派到艰苦边疆地区支援建设,三年过去了,该名干部在经历磨炼、摔打后,素质更加全面、能力更加过硬了。

要考得准。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要把考得准作为推动干部比着干的手段,浓厚干事氛围。2017年以来,我们在全市开展一创六争活动,即县处级领导班子争创忠诚团结创新担当好班子,辖市区党政正职争当发展富民好搭档,市级机关部门一把手争当服务基层好班长,乡镇(街道、园区)正职争当扎根一线好先锋,市属国有企业正职争当转型升级好标兵,市管事业单位正职争当又红又专好行家,所有副职领导干部争当勇于担当好帮手,两年评选出29个好班子、121名好干部。

(作者系中共镇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责任编辑:李佳婧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