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富:让发展成果有更多“民生含量”

发布时间:2019-12-05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赵久龙    

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省份、一贯承担为全国发展探路的责任,近5年来,江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蓝图,以强烈答卷意识,筑牢初心使命,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谋长远,织密富民保障网,让发展成果有更多民生含量,奋力书写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高水平全面小康江苏篇章。

发展富民产业,书写富民新答卷

时间如刻尺,标记奋进者的足迹。

2014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殷切希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要求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5年来,江苏将强富美高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取得阶段性成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万元。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从小听着82烈士故事长大的淮安市刘老庄村党总支书记朱林,发动村民填沟增地,壮大集体经济,彻底改变了过去没有水泥路、环境脏乱差、村集体经济负债的局面。刘老庄村588户村民全部住进红色家园小区,生活垃圾定点清运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等均达100%,人均年收入逾2万元。

因地制宜打造富民产业。盱眙龙虾、阳山水蜜桃、东海水晶……各类富民品牌知名度大增,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其中,改变了饱经风霜、满脸沧桑的传统农民形象。无锡阳山镇水蜜桃栽培面积达3.2万亩,年产量约5万吨,很多果农年收入逾10万元。发展富民产业,群众既没经验、又忧销路,干部必须带头做示范、跑市场。既可以做菜,又能入药,瓜蒌籽还注册了兴呱呱品牌。宿迁市大兴镇宣传委员王双爽示范种植了几十亩瓜篓,每次遇到来客都要大力推介。如今,当地万亩瓜篓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耿车踞宿迁西大门,历史上,地处黄泛区,十粮九不收,不少村民被迫出门拾破烂糊口,有的成为讨饭郎,民间流传着糠菜半年粮,四处去逃荒的民谣。敢为人先的耿车人在废旧塑料堆里扒黄金。最高峰时,全镇3.8万人有2.5万人从事这一产业,年交易量逾150万吨,交易额30多亿元。昔日讨饭郎,也把蜜来尝。但废旧塑料加工附加值低,污染却很高,这样的耿车模式注定不可持续。2016年初,耿车镇出台全面关停废旧塑料加工企业的决定。历时两月余,耿车取缔关停近5000个加工点和货场,清运垃圾50多万吨,疏浚河道,复垦土地,栽植苗木,修复生态,困扰群众20多年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步解决。与此同时,耿车人再次掀起干事创业热潮,绿色园艺、电商创业、物流快递、塑料制品精深加工四大产业集聚约2万人。转型后的耿车2018年销售额达50多亿元,比2015年增加20多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7万元,比2015年增加4000多元。宿迁市委书记张爱军说:我们正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以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精准补短板,不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宿迁市泗洪县陈圩乡大王庄村村民王桂勇今年办了件舒心事。710日,在泗洪县不动产权证办理服务大厅,王桂勇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不动产权证书。当日,泗洪县共有58户农民领到不动产权证书。这是江苏部署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以来,苏北五市颁发的第一批不动产权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江苏聚焦发展和民生问题,围绕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党员干部找准工作和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把精力聚焦到补短板强弱项上来,立查立改、即知即改,精准号脉、对症开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石棉瓦遮雨、土坯墙挡风,简陋的砖瓦房年久失修,每次大风暴雨都是考验……在省委主要领导看来,江苏全面小康的短板在苏北,苏北的短板在农村,农村的短板在住房条件。去年我们做了调查,苏北仅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农房就有近50万例,其中大多数是年代久、面积小、质量差的单砖房,甚至还有危房。如果现在不重视,等国家这一轮扶贫搬迁结束时,苏北可能会成为农村住房保障落后地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江苏省委提出决不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江苏全面启动苏北农房改造工程,计划3年内改善苏北30万户农村住房条件,今年省级财政已预拨101亿元专项资金,年底前改善10万户农民住房条件,同时还将完成9691户省级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不仅要住得好,还要留得住乡愁。在盐城市住建局村镇建设处处长徐爱文看来,农房改善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仅提供进城、入镇、搬进新型社区、按规划就地新建等多种选择,同时还要注重保留农村特色,比如村口建设本村特色标识,每户有小菜地……

织密民生保障网,推进共同富裕

江苏下大力气增强农村医疗、教育、养老等薄弱环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同时,践行先富带后富,缩小南北差距,推进共同富裕。

贫困线从4000元提升到6000元,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出台富民33系列举措,努力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建成城镇社区15分钟医疗、文化、健身、养老等服务圈,让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开展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重点解决校外培训乱象等难题……

近年来,从托高底线到创业富民,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到破解看病、上学、养老等焦点问题,江苏的民生红包越来越大。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8年江苏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达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72万元和2.08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扶持30.1万人成功创业。

作为隐性财富的各种公共服务保障不断加强。如医疗保险待遇,包括17种抗癌药在内的309药品纳入医保支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针对因病致贫、返贫这一顽疾,江苏不断降低住院费自付比例,提高大病、慢性病保障水平。按省定标准,全省因病致贫农户从2016年的40.3万户下降到今年5月的14.2万户。

农村教育的短板也在城乡一体化中拉长。塑胶运动场、电子白板、营养餐……很多农村中小学的硬件条件丝毫不比城里学校差。针对乡村教师薄弱的短板,江苏出台多项举措,在待遇和职称等方面倾斜。

过去苏北地区明显滞后于高铁时代,交通成为制约均衡发展的突出矛盾。近年来,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这个矛盾实现历史性突破,期待已久的南沿江高铁开工,北沿江高铁获批,苏北很快将迈进高铁时代。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一日联通全球、半日通达全国、2小时畅行全省、各设区市1.5小时抵达南京

小康路上,一个人也不能掉队。在连续实施多轮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后,2015年底,411万农村低收入人口整体实现4000元脱贫目标,江苏成为东部地区率先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省份之一。按照江苏目前年人均6000元的扶贫标准,到今年3月,全省还有近58万贫困人口。我们将兜牢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底线,真正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江苏省扶贫办主任陶长生说。脱贫对象主要集中在病、残、孤、老、灾等群体。对有劳动能力的,着重在产业就业上下功夫;没有劳动能力的,实行政策保障兜底。

(作者系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

责任编辑:包咏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