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路使命

发布时间:2020-12-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吴新明    

20094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2014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在讲话中特别回忆了对昆山提出的这一指示。2019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昆山市等6个地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昆山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紧扣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目标定位,全面推进现代化试点各项工作,努力扛起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探路的光荣使命,积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江苏特点,彰显强富美高内涵的现代化路径。

经济强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支撑,加快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昆山

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只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昆山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强化企业服务优存量,加大招商引资强增量,加快创新驱动促转型,努力推动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28条政策举措,推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1311服务机制,不断丰富拓展昆山服务内涵,全面打响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突破83万户,在全省同类城市中遥居榜首。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1330不见面审批服务品牌。创新推出拿地即发证、出证即开工、完工即验收全链代办服务模式,全市政府投资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60个、50个和24个工作日,重点产业项目四证审批时限压缩至7天。

夯实重大项目硬支撑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面向欧美日韩加快科技招商、资本招商、基金招商,以优质增量的持续引入推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光电、半导体、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四大高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2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丘钛智能视觉模组、富士康5G毫米波连接器、三一创智云谷、迈胜质子医疗等龙头项目成功入驻,李克强总理就昆山引进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项目亲自致贺信。今年以来,全市新设外资项目222个,新增注册外31.8亿美元,同比增长147.2%

下好创新转型先手棋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瞄准未来产业发展重点,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联合中科院、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入构建创新共同体,高效运行国家超算昆山中心,加快建设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

打造开放发展升级版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这一家门口的国家战略机遇,深度做好学习上海、对接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这篇大文章,悉心打造虹桥商务区配套合作区,主动对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布实施示范区协调发展区一体化规划。增创对台合作新优势,全力以赴推进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成功入选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建设对接东盟货物贸易跨境平台、智慧综保区,率先实施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首创海关两段准入信息化监管试点。

百姓富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追求,加快打造生活美好的幸福昆山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昆山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高民生服务精准性、普惠性、先导性,以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把优化公共服务作为最大普惠,让隐性财富更好发挥富民的显性效应。近年来,昆山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创新实施红黑榜考核激励机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中华北村改造获评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昆山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综合考虑自然禀赋、文化底蕴和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分层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特色田园乡村、康居乡村从盆景变为风景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全力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打出蓝盾护航、群租厂房综合治理、工业小区改造升级组合拳,创新开展危化品泄漏、校园安全等红蓝军对抗演练,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安全生产检查,打造智慧安监平台,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实施综治网格和警务网格双网融合,拓展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高标准建设城市大脑,全面开展12个重点领域无黑专项治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

环境美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加快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昆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昆山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规划合理形态美、生态宜居环境美、设施完善功能美的美丽昆山。

优化城市蓝绿空间。落实减量发展要求,高质量编制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11条绿色生态廊道、6个郊野公园、4片生态区,推动水网、路网、绿网三网融合,确保全市受保护蓝绿空间在50%以上。大力推进三优三保,加强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去年以来淘汰低端低效产能526家,腾出发展空间9229亩。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全力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每年排出百项生态文明实事工程,近五年全社会环保投入年均超百亿元。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基本消除劣V类水质河道。全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3.3%8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比例保持100%,傀儡湖被评为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和全省首批生态样板湖,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城市更新,加快五区一线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标志性城市客厅。实施交通体系提升三年建设计划,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实施美丽昆山建设三年提升工程,新改建标准化的农贸市场70家、公共厕所890余座、公交候车亭1226座,改造老旧小区176个。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成绿色学校337所、绿色社区209个,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130辆、公共自行车3.52万辆,三定一督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达100%

社会文明程度高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快打造文化繁荣的文明昆山

昆山始终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弘扬文明新风,繁荣文化事业,着力打造文明之城、文化强市。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泛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一十百千万行动,创新推出昆山市民文明十二条和移风易俗红七条”“白九条,深入推进新昆山人市情教育暨素质提升工程,全力打响家在昆山·文明有我品牌。近年来,昆山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国家试点城市,2019年在全省道德发展状况测评指数考评中位居县级市第一。

丰富公共文化供给。规划建设文博中心、传媒大厦等重大项目,升级改造侯北人美术馆、亭林园、森林公园等文体场馆,实现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精心打造群众文艺惠民”“圆梦”“竞秀三大行动,举办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赛、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

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深入打造昆曲和顾炎武两张文化金名片。制定昆曲发展五年规划,打造昆曲特色小镇,成立昆曲发展基金会,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设立昆山市顾炎武日,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系中共昆山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