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技镇长团、产业教授、科技副总是全省人才工作的金字招牌和闪亮名片,扬州市历来重视科技镇长团、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科创特派团“四支队伍”建设,强化“项目为王”意识,提升产业的人才、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坚持把解决技术难题、引进专家人才、举办活动成效作为衡量工作标准,引导团员把论文写在企业需求上、写在技术创新上、写在产业发展上,以产才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产业强链攻难关,让创新动能澎湃起来。针对“卡脖子”难题,围绕“卡在哪”,搞清楚“谁能解决”“人在哪里”,精准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把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筑牢桥梁纽带。引导“四支队伍”在创新转型上聚力用劲,主动破解创新发展难题,系统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更大力度赋能开发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通过“链”上发力,激发“链”式效应,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搭建合作平台。聚焦解决企业创新难题,根据不同规模大小、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实际,常态化邀请专家进企业问诊把脉,组织企业家进高校院所参观考察,与企业家结对子、交朋友,真正做到对接企业“深”、对接成果“准”、对接资源“广”。强化联合攻关。坚持以产业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整合用好各方面人才、科技、信息资源,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难题。邗江科技镇长团明确团员挂钩“劳模创新工作室顾问”,将高校科技创新中的“发现”与企业成果转化中的“发展”紧密相扣,被列入2021年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大任务。力促揭榜挂帅。坚持系统创新、群策群力,创新成立“扬州市科技镇长团产才对接攻关联盟”,从支持企业团队向支持产业团队转变,持续推进科技人才“揭榜挂帅”助企专项行动,通过“发榜、揭榜、竞榜、奖榜”链接更多科技人才资源,以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产业链整体提升。广陵科技镇长团芮宏斌副团长牵线西安理工大学吴婷副教授“揭榜挂帅”上扬无线智能感知超高频RFID标签研发及产业化,帮助企业新增销售额4000万元以上。
借势借力广发动,让广大英才奔腾起来。着力构建“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新态势,更高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像抓产业投资项目一样抓人才资源落地,持续擦亮扬州“追梦来扬 州到爱才”的人才工作品牌。放大人才引进“鲶鱼效应”。产才融合越向纵深推进,就越需要人才资源协同整合。“四支队伍”大多是教授、博士,本身就是人才,背后又联系着一批同行、一门学科、一所院校,通过“大使”招才、以才引才,实现引进一名人才、激活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镇长团致力打造院士项目产业园,先后招引中科院王立军院士激光产业器件项目和都有为院士磁性材料器件产业项目成功落地,助力产业做大做优做强。重视人才引进“回弹效应”。紧扣地区发展实际,深挖本地产业特色优势,大力“双招双引”,内引外联相结合,让更多人才向效益好、成长快的企业加快流动,最大程度释放“四支队伍”创新资源。宝应科技镇长团团员、西安交大陈刚副教授被扬州良好的创新氛围所吸引,全职加盟宝胜公司,担任公司总裁助理,并获得省“双创计划”领军人才、省“333”高层次人才和省“产业教授”称号。打破人才引进“木桶效应”。突出“四支队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无缝治理,创新“招院引所”思路,结合人才展示载体、人力资源产业园、“院团会”工作阵地、科技镇长团集中办公场所等,打造集人才落户服务、联谊交流、项目路演、人才公寓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综合体,实现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科技副总聚焦扬州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省内外高校院所博士以上人才来扬州企业兼职,过去10年,全市累计获批科技副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精准对接强供给,让成果转化顺畅起来。紧扣扬州“533”产业科创计划,拓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高速公路”,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把“四支队伍”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架起供需“立交桥”。瞄准科技创新体系“末梢”,在摸排人才、项目上下功夫,为企业、人才提供专业指导和过细服务,将人才、技术、项目等创新要素引向基层、导入企业,推动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走进“孵化器”、走向“大市场”,让科研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江都科技镇长团主办“江都杯”创业大赛,先后引进贵钰航空、壹扬航空特等奖项目落户江都,助力江都航空产业崛起。开设校企“直通车”。借助扬州“人才新政15条”出台“东风”,与更多高校院所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加快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围绕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加强合作、联合攻关。常态化举办高效务实的小型对接会,让参加活动的高层次人才享受到更多礼遇和优待,推动地方与高校、与人才建立高质量常态化对接联系通道。实施“引企入教”改革,推动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发挥市场化中介组织作用,不断提升企业人才入驻率、创新成果孵化率、单位面积产出率,厚植扬州“产业森林”。激活创新“催化剂”。紧扣“人才”“科技”两大主题,既有大活动大工程引导服务,也有“一对一”精准对接,更有高质量后续跟进服务,确保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开展“两访三对接”活动,拜访团员派出单位、回访新老团员,开展产业、人才、科技合作对接。仪征科技镇长团郭学锋团员将南京大学扬州化学化工研究院技术成果转化到江苏奥克化学公司,获批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助资金1000万元,为公司新增产值3亿元。
共建共享聚合力,让优质资源整合起来。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四支队伍”握指成拳的整体合力,争当全省产才融合发展的优等生、尖子生。全要素集聚资源。通过“四支队伍”宣传发动,引荐更多人才、项目到扬州,当好招才引智的人才“大使”,为扬州人才科技工作“代好言”,为县域创新发展“牵好线”,让各类人才科技合作“永不落幕”。持续加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创新资源共享、技术联合攻关,以大平台集聚大团队、承载大项目、结出大成果。高邮科技镇长团强新发团员“科技招商”央企航天数联磷酸铁锂电芯项目落户高邮,总投资22亿元,预计今年开票销售25亿元。全链条协调联动。坚持系统思维,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支持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领军人才团队打造创新联合体,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和开放合作,变“独立团”为“联合军”、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做到跨区域联动、前后方联动、新老团员联动、上下级联动和“四支队伍”联动。科创特派团整合驻扬院校资源优势,今年首批18名科创特派团成员,结对12个省级以上园区和6个经济特色镇,有效助推开发园区“二次创业”、经济特色镇转型升级。全方位释放动能。“四支队伍”工作不受轮换影响,换人不换挡、换人不降速。人员上任伊始,即组织开展“‘四支队伍’是什么、做什么、留什么”大讨论,赋予工作任务清单,推动其干事创业、有为有位。扬州大学先后选聘产业教授87名,多名产业教授所在企业、园区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等称号,这在他们的挂职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