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为民惠民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杨志纯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新部署新要求,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部署,围绕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建设,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的文旅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我们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努力提供更多高品质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

构筑艺术精品创作高地。近年来,我们组织创作一批反映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的精品力作,锡剧《烛光在前》、苏剧《国鼎魂》、淮剧《小镇》、话剧《枫树林》实现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四连冠,戏剧类作品《打折》等摘得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我们要擦亮舞台艺术创作江苏现象金名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

建强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江苏已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总数均居全国前列,但公共文化设施由全覆盖向高效能转变仍是进行时。要在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上持续用力,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尤其是充分发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南京博物院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推动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文化馆创新发展,推出更多艺术展览、演艺表演、研学体验、文创展示等新型业态,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有温度、有特色、有品位的引领性文化客厅。

健全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机制。优秀作品需要通过各种形式与观众见面、供观众鉴赏,不能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几年,我们创新文化奖项开门评奖机制,实行文化评奖与文化惠民服务相结合,组织省文华奖、五星工程奖参评和获奖作品开展惠民演出,让城乡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丰富精彩的文化大餐。同时,创新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机制,结合庆祝建党百年、喜迎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举办一批高水平展览展演活动,仅去年百年百场群众文艺作品巡演线上线下受众就超过800万人次,一堂堂生动的艺术党课让人们领略了信仰之美、初心之美、奋斗之美、自信之美。要继续创新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机制,用心用情用力推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让文化资源转起来,把文化食粮种下去,每年统筹组织不同主题的优秀作品到基层、进乡村巡演巡展,真正把公共文化盛宴送到群众身边。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实效性

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深入研究群众需要什么、欢迎什么,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用便利可及、适销对路的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惠民贵在坚持,重在质效。这几年,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全省送戏下乡2.5万场,其中省级扶持经济薄弱地区送戏下乡2800场,已成为有影响的文化惠民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有效促进了乡村文化振兴。但全省送戏下乡仍存在政府端菜多、百姓点单少,老生常谈多、新曲新调少等现象,这不仅要把送戏下乡深入抓下去,更要通过创新方法机制常抓常新。要围绕送什么,怎么送,打造永不落幕的戏剧大舞台

创新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强化科技数字赋能,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供需在云端”“指尖更好对接。重点是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创新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资源建设,优化提升江苏公共文化云”“江苏图书馆云”“苏心游平台功能,提供订单式、菜单式、一站式新服务,拓展云展览、云演艺、云体验新场景。探索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文化场馆推进卡码融合创新应用,并依托社保卡打造更多智慧文旅惠民项目,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城乡全覆盖、县级以上文化场馆一卡通全覆盖。

创新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我们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进一步拓展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旅游服务功能,推动非遗、文创、图书等进景区景点,让更多人通过旅游载体传播文化、共享文化。同时,要推动文化惠民+融合创新,引导国家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先行先试,推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发展一乡”“一艺”“一景公共文化服务,在文旅消费推广季中推出更多赏、玩、购、游等主题活动,做到双向发力、惠企惠民。

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

围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创造活力,彰显公共文化服务江苏特色,我们从十四五开始,创新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就是培育1000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打造1000个城乡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据不完全统计,双千计划实施以来,优秀团队自行组织或参与组织群众文化活动2.1万余场、观演人数超1090万人次;最美空间累计发布活动3.3万余场次、预约总人数33.5万人、线上服务人次超490万。

建设老百姓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着眼破解基层高品位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不够丰富、基层文艺院团不够活跃、乡村民间文艺团队需要扶持等问题,我们把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结合起来,挖掘选拔活跃在基层的群众文艺团队和文艺骨干,推进专业院团与群众团队、专业人员与业余能人结对共建,培育一批在当地深受喜爱的群众文化创作和活动带头人,引导城乡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同时,带动民歌大会、大众合唱节、广场舞示范展示等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打造一批知名城乡群众文化品牌。

建设居民游客共享的文化驿站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发展公共文化嵌入式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有效载体。去年以来,我们评出的常州秋白书苑、高邮汪曾祺书房、徐州马庄文化礼堂等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环境优雅舒适、设施新颖别致、文化特色鲜明,已成为竞相打卡的网红之地。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注重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城市更新、乡村建设行动相结合,引导各地创新打造小剧场、城市书房等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百姓戏台、文化广场、非遗传习场所等乡村主题功能空间,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最美一公里

(作者系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