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归纳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深刻回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基本路径,鲜明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课题,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作为新时代的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指导下,围绕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两个结合”,锚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目标任务,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深化科学研究,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利用
南京博物院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持续深化科学研究水平,不断加强馆藏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基础研究,深入发掘文物和遗产的内涵,充分揭示其历史、社会、科技、经济和审美价值,为做好保护并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
聚焦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深挖江苏地域特色与价值内涵,主持的泗洪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扬州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张家港黄泗浦遗址等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南博将持续开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技部“中华文明探源”、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等项目课题的研究工作,努力把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引向深入,不断提炼展示江苏地域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价值。
推进文物保护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充分发挥纸质文物、金属文物保护等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基地和实验室的平台作用,文物保护科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应用,制定的多项行业标准具有全国性影响力。近年来,作为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共建单位,我们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的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区文物科技保护及人才培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下一步,南博将继续围绕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针对行业存在的共性、瓶颈问题,致力在文物保护研究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创新非遗活态展示与传承机制。率先在省级博物馆中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除静态解读江苏民俗和非遗项目外,还定期上演昆曲、锡剧、白局、评弹等剧目,邀请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现场进行活态手工技艺展示和民俗表演,开展地方民俗调查、编制田野调查操作规程,实施濒危非遗项目抢救性拍摄等保护研究工作。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活态展示展演和保护传承的特色,扎实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做好抢救性、生产性、整体性和数字化保护,推动非遗更好融入当代生活。
积极担当作为,充分发挥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作用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我们将把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作为南博阐释、宣传、弘扬的中心内容,在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同时,向广大人民群众讲好中国故事、江苏故事,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始终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博物馆和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目标要求,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文物资源共享,不断强化馆藏资源的研究利用,以打造更多更好的原创特展为抓手,创造优质文化产品。南博将继续围绕水韵江苏、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等主题,系统整理发掘优势馆藏资源,结合建院九十周年等重点环节,精心策划“玉润中华”“大明展”“楚国展”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专题展览,多方位、多角度、成系列地展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建立多层次交流机制。近年来,我们引进了“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等优秀文物展览,让群众在家门口领略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创造的灿烂历史和优秀文化。“世界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和“穆夏——欧洲新艺术运动瑰宝”分别获评全国、江苏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科尔切特古堡博物馆、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等国际博物馆举办大型展览,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利用多边机制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机制化对外合作交流格局。
充分利用学术研究的成果,将其创造性转化,成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公共文化产品。根据观众群体不同年龄、性别、地域、教育背景等特点,针对性地策划推出内涵深刻、丰富多彩的展览展演。将优秀中华文化引入学校、社区,拓宽优秀文化的传播面,开展馆校合作新方式新途径,持续完善博物馆与各类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综合运用媒体报道、编撰通识读物等手段,编写出版了《大运河的故事》《苏韵流芳》等书籍,生动鲜活、通俗易懂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江苏篇章;加强对出土文物和研究成果的宣传阐释,利用考古研究基地、考古工作站等开展公众考古活动,精心策划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验和实践观摩活动。
以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阵地建设。2021年6月16日,由南京博物院具体实施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项目——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建成开放,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建任务。这是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常设展览”获得“2021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坚持守正创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更多文博力量
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尊重传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也不能厚古薄今。我们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勇敢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深入实施“文博+科技”融合战略,以数字科技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以云展览、云直播、云讲解等各类形式,广泛应用新媒体传播技术开展多种云端看展,线上演出活动,通过“屏对屏”交流,丰富群众观展体验,开启“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优化移动端服务能力,线上问询答疑系统“问吧”全年在线,以“智能应答+人工服务”的形式,为观众解答疑问。策划精品展览上线的同时,趣味多元的线上教育和直播活动也通过融媒体平台传播到千家万户。
强化文化创意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注重创新,将传统文化的符号、形式和内涵融入现代生活之中,设计策划出带有传统意蕴的新的时尚,让博物馆成为文化生活风尚的引领者。利用“紫金奖”平台和“全国文创试点单位”优势,加大商品创意开发的力度,梳理运河长江、鱼米之乡、吴韵汉风等江苏地域文化IP资源,结合展览研发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创产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作者系南京博物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