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四五”以来,灌云聚焦传统发展模式、产业布局和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整体拆除退出临港所有不达标小化工企业、构建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运行机制、创新“1+N”区镇融合招商模式,有效把诸多难题转化为发展机遇。站在新的发展方位,灌云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更加自觉地把改革发展放在全省全市大局中去思考、定位、谋划,以精准务实举措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坚决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灌云新实践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以改革赋动能,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灌云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崛起跨越的关键阶段,越是向纵深推进,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就越多,必须聚焦关键问题深化改革,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当务之急是以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灌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咬定打造连云港万亿石化产业集群重要板块的定位追求,以全方位融入徐圩国家级石化基地为方向,着力构建和完善一体化的战略规划、产业布局、功能配套,重点启动24.36平方公里石化基地拓展区先行先试,力争到“十四五”末拉开总体框架;紧扣“一核五极”主导产业体系,重抓临港、龙头带动,进一步深化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改革,推动镇级工业集中区错位特色发展,不断优化和创新生产要素配置,力争到“十五五”末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突破千亿。重中之重是以深化改革进一步探索创新推动灌云加快绿色崛起的制度保障。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完整准确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依托嘉澳生物航煤列入国家第一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减污降碳协同示范项目契机,规划建设灌云临港“零碳产业示范园”,全力以赴打造全球领先的废弃油脂转化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全国有位的零碳绿色产业示范标杆、全省有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样板。关键之举是以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打造更有集聚力的灌云营商服务品牌。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健全隐性壁垒线索发现、认定、处置全流程网上办理机制;积极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全面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重大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免申即享”“高频事项一次办成”“政务数据互联互享”等方面改革,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聚焦构建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从比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转变为比营商环境创“开放高地”,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强化产业链配套等举措,提高招商引资专业性水平,让更多好项目和投资“引得来、落得下、留得住、长得好”。
以改革增福祉,着力解决民生事业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我们将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一是聚焦共同富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和治理融合水平。重点学习借鉴和运用好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政策体系,纵深实施党建引领富民强村工程,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模式,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探索走好具有灌云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二是聚焦居民增收,完善推动就业创业机制。把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作为重中之重,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增岗就业、返乡创业等三大行动计划,重点以大办新型市场主体促进增岗就业增收,以创业引导扶持基金促进返乡创业就业增收,以全覆盖免费创业技能培训促进全民创业增收,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始终领跑全市县区板块。三是聚焦促进普惠,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健全完善民生公共服务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每年新增财力80%以上投向民生社会事业领域;持续深化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探索全民健康管理新模式,重点抓住列入全国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县的契机,加快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健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大力度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进一步健全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养老托幼、文化体育、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改革促和谐,着力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的焦点热点问题。我们将深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一是以建强基层组织为重点,健全基层权力规范运行机制。实施基层党组织“六强六好”功能分类提升工程,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委三会”村(社)自治组织运行架框,规范村(社)组织工作运行;探索推进“1+2+N”综合监督体系建设试点,确保基层权力运行透明公正,防止权力滥用。二是以基层民主自治为重点,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管理;完善社区居民会议和居民协商会议制度,扩大居民有序参与决策管理过程,进一步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政府为主导、居民为主角、社会组织为主力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机制,构建高水平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三是以超前防范预警为重点,健全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化解在小”为方向,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排查网络。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和公共法律服务力量作用,强化调解、仲裁、公证、复议等多种非诉手段运用,发展“调解+公证、调解+仲裁、调解+行政复议”等组团式纠纷化解模式,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源头。
以改革保安全,着力解决风险防范化解的重点弱点问题。我们将始终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决守紧守好守牢各类底线。守牢经济安全底线。聚焦金融风险薄弱环节和易发领域,强化预警监测,深化风险排查,序时推进政府债务、隐性债务化解工作,确保隐性债务只减不增、存量债务科学化解。进一步完善企业资金链风险化解维稳协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守牢意识形态底线。压实属地管理和主管主办责任,突出抓好网络、学校、宗教等重点领域和重要阵地的管理。以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为主抓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实施“好人工程”,深化“道德讲堂”,构建宣传、引导、管理有机统一的舆论引导新格局。守牢生态环境底线。聚焦精准治污、源头防控,统筹推进大气、水域、土壤污染防治,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排查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健全应急分级分类管理体系,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从源头上减少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盯紧抓牢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完善生产经营单位自查、镇街(园区)属地管理、主管部门行业监管、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快推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基层基础建设三方面工作全面提质增效,更加高效、更加精准、更加有力地统筹发展和安全。□
(作者系中共灌云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