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优成长环境 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13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卞春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代表,是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力量,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江苏作为中小企业大省,全省优质中小企业入库培育企业超6.5万家,累计公告创新型中小企业超5万家,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万家,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2000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我们将坚持把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营主体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更大力度培育壮大创新型中小企业,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梯度成长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助力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聚焦“1650”产业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级。围绕1650产业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加强创新资源协同整合,不断完善相结合的创新支撑体系。上引导企业积极建设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聚焦主业实施技术攻关;上引导创新型中小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等创新资源,组建以公司+联盟方式运行的新型创新载体,合力攻坚技术难题;上发挥典型标杆示范作用,培育建设更多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集聚一批创新资源,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强化高新技术产业、未来产业顶层设计和规划,遴选重点产业赛道和产业领域,引导各地错位发展。建立健全产业出题、企业答题、市场阅卷机制,健全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成果转化机构和中试验证平台,推广概念验证+拨投结合+科创基金前沿技术产业化模式,解决企业技术供需对接、重大成果转移转化等困难。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建立制度化人才引进培育机制,针对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用难的问题,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在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加强重点人才计划支持,探索赋予企业引进顶尖科学家用人、用财和技术路线的决定权。

建立环境评估体系,打造更优发展环境。探索建立省级层面工业企业发展环境(指数)评估机制,系统评估全省工业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动态监测各地方企业发展环境,发挥评价指数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更好促进各地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的全面优化提升,不断优化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力度推进降本减负,直击企业痛点,深挖减负潜力,以政府收入的,换取企业效益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针对企业反映的要素成本高等问题,推动土地利用方式从依赖新增向挖潜存量转变,推广大项目供地、中项目供楼(产权分割)、小项目租赁厂房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出台电价、水价补贴措施。针对企业反映税费负重等问题,全面深化落实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持续优化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相关税费制度,进一步完善支持基础性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税费政策。加大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行为的监督管理和价格监测力度,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

构建数据共享体系,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推动国务院部署的一件事落地见效,拓展完成省部署的一件事,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实现政务减负,服务增值。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流程,建立业务技术双轨推进、全流程数据监测等一件事改革保障机制。构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无处不在的新型政商关系,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和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对必要的执法检查设置清单,采取多部门联合检查的方式,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制定执行数据流通规则和标准,加强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推动数据有序流动和高效利用,破除数据壁垒、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加强涉企统计调查项目管理,避免企业多头填报、重复填报。

优化金融赋能体系,助力缓解融资难题。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扩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机遇,持续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提升首贷户占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贷款给予贴息支持。深化与证券交易所合作,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发多样化金融产品,加快股贷债保等金融工具联动,用好专精特新贷”“苏科贷”“苏质融”“苏知贷等融资产品,切实增强企业融资获得感。创新全链条金融服务,加强科技金融运用,提高风险评估和信用评价能力,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精准画像,创新商行+投行”“债券+股权”“融资+融智等金融服务模式,开展政策咨询、市场对接等投融资综合服务,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快速响应企业需求,把金融服务真正做到企业心坎上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强化企业权益保障。聚焦中小企业普遍性、基础性公共服务需求,出台进一步加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完善一网四库三级机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普惠化、便利化、精准化水平。依托数字工信,打造企业之家线上服务模式,组织开展一起益企”“三走进等专项服务活动,发挥全省跨部门政策信息发布平台作用,上线微信小程序,线上线下加强政策宣传贯彻解读,推动各类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完善专精特新服务专员制度,实现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全覆盖并逐步向创新型中小企业延伸。常态化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好投诉问题核查办理。针对企业反映较多的产权保护、劳动纠纷、监管执法等问题,持续开展行政执法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优化行政处罚权赋权试点。加大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打破政府在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的隐形壁垒,不得对供应商的选定设置不合理条件或歧视性要求,用好用足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招标采购政策,促进政府采购的公平竞争。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治理力度,出台地方性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措施,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工作。

(作者系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