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字技术应用 加快城乡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4-11-13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章 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提出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并提出加快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推动互联网+社会服务向乡村延伸。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运用数字技术催生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城乡多维度融合,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路径,主要在促进要素流动、推动产业融合、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方面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与资源共享。数字技术发展推动的新兴产业,对城乡融合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得到了显著提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有效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资源更加优化配置。当前,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逐步降低,表明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正在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在城乡资源差异较大的教育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农村地区的学生能够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获取城市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据统计,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从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同步课堂等方式,农村地区的孩子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地域文化创新方面,通过数字化保护和传播项目的推动,城乡之间形成专业人才与专业能力的共享流动。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创新设计,开发出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数字化传播也使得乡村文化跨越地域限制,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参与体验,促进了城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推动城乡产业融合与创新。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创新,不仅促进了城乡要素的流动,还推动了城乡产业的融合与创新。数字技术的渗透性使城市中的创意、设计、技术等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促进了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升级。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不仅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还带动了相关服务业,如物流、包装、冷链等的发展。此外,通过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农业发展,促使生产、生活、生态、旅游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不断涌现,这种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农业的附加值,增强了农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例如,苏州太湖雪国货新品基于数实融合的趋势由内到外深化数字化举措,在城中姑苏区设立产品研发与直播电商销售中心,立足城市文化资源,与苏州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跨界联名,同时也基于品牌特色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基地太湖雪蚕桑文化园,促进了文化、创意、数字、科技等要素的城乡间流动,以城乡融合模式讲好中国丝绸故事。

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数字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通过构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等公共服务云平台,城乡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和均等的公共服务。如今,依托海量数据和极致算法的城乡智慧大脑,实现了城乡居民业务在线申报、集中审批、统一结办,提高城乡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城乡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之一。构建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可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的均衡分配、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促进其广泛传播和利用。通过建立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平台,可将乡村的传统文化、历史遗迹、民间艺术等资源进行数字化存储和展示,使这些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同时,通过网络平台的推广,吸引更多群众关注和参与,提升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据统计,我国已有超过1000个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项目,涵盖了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的内涵,也为城乡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

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覆盖与升级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方面。但在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等方面仍需要应用场景的发掘与创新。

用好云上模式,打破物理限制。数字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策略。网络覆盖率等基础设施不均衡形成的城乡数字鸿沟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的覆盖和接入上,还体现在数字技能和应用能力上。数字基础的普及可带动农村居民在数字技能和应用能力方面进行提升,帮助他们在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数字服务的应用上扫除障碍。同时也能通过在农村地区开展数字创意相关的教育和培训项目,提升农村居民的创意能力和技术水平,为他们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农村地区的数字内容创造和消费能力落后于城市,这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传播。持续深化乡村数字基建工作,建好用好数字资源平台,形成散落资源在云上汇聚,有利于推动数字创意产业与农业、旅游、文化等传统产业的融合,创造新的增长点。不管是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广乡村旅游,提升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以及通过数字营销手段推广农产品,都是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

重视创意开发,挖掘独特文化。找准发力点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培育创新内容,可以提升农村地区的文化吸引力,在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为农村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农村地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力度。《2024年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研究报告》提出,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开发,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例如,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让用户沉浸式体验农村地区的传统节庆和手工艺,从而提高其文化价值和市场吸引力。另外,要鼓励农村地区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内容。通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结合现代创意设计,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产品,如数字图书、在线游戏、动画等,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瞄准技术创新,培养跨界人才。技术创新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人才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当前,数字创意类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城乡融合发展为数字技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训场景,要通过人才带动创意、创意驱动技术,使创新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从而促动技术真正面向市场,使人才更好走向城市和乡村。

(作者系苏州市古城保护与数字创意产业科技镇长团团员,江南大学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