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把责任放在心头

发布时间:2025-01-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王星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敢于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出了问题要敢于承担责任。党员干部处于不同岗位、角色以及环境中,其所承担的责任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但其中蕴含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始终不变的。

知责于心,既要守初心,也要明大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责于心是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思想前提,没有知之明晰,就没有行之遵循。党员干部如果对自身所负责任认识不清或判断错误,轻则延缓工作进度,重则贻误发展良机。知责于心,要定位公仆身份,恪守为民初心,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用心用情关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定信仰、对党忠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待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坚决不打折、不变通、不走样地贯彻落实。要站位高远,洞察国内外形势变化,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置身于党和国家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国之大者中,充分做好进行长期斗争的准备。

担责于身,既要不避难,也要善作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历来干事创业者,都要具备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气和魄力,在啃硬骨头”“开顶风船的历练中增长智慧、练就本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希冀工作一帆风顺、无事发生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如果遇到困难挑战畏惧退缩,站不出来、顶不上去,就不是肯担责、能担责的好干部。只有正视挑战、立志纾困、求解破题,才能掌握主动、化危为机,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因此,担责于身要求党员干部在精神上要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敢为之勇;在思想行动上要保持理智清醒,善于勘察现象发生背后的本质原因,并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努力形成敢为与善为的深度互促、有勇与有谋的双向结合。

履责于行,既要抓落实,也要谋长效。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知责于心、担责于身要表现出实效,最终靠的还是履责于行。党员干部没有实干苦干的踏实勤勉和持之以恒,再美好的构想也只是镜花水月,再近在咫尺的目标都只是空想虚声。在工作规划上,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既不能超出现有条件盲目求快求变,也不能只顾当前利益罔顾长远发展,更不能用长远利益换取当前利益。要以人民的实际利益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尺度,只有在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等问题上得到肯定的答案,才能杜绝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工作落实,所谓一篙松劲退千寻,只有在工作节奏上保证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常抓不懈不止步,驰而不息干到底,才能收到稳中求进、精益求精的工作效果,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履责实绩。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