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江苏视察,亲自擘画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全省上下始终牢记嘱托,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GDP连跨7个万亿元台阶的同时,生态环境实现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宣传开路,把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好三种声音,为建设美丽江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用好平台阵地,放大主流宏声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紧跟宣传脉搏,及时把握宣传动向,敏锐抓住新闻报道的“闪光点”,持续用好宣传实践平台,扩大推广阵地,为坚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制订全年新闻发布计划,综合运用发布会、通气会、媒体沟通会、答记者问、集中采访、在线访谈等多种形式,围绕“长江大保护”“新一轮太湖治理”等“国之大者”,组织“美丽江苏怎么看,我用数据告诉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连续三年获评省新闻发布优秀单位。部省共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20家,连同市级基地年均接待参观超600万人次,在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公众生态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立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生态环境厅基地,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理论成果26篇。成立江苏省生态文明学院,累计举办各类培训47期6051人次。国家环境应急实训演练基地、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培训基地正在抓紧建设。建立环境监察专员列席地方会议制度,既持续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又有效宣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
打造特色品牌,传递网络正声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增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发展,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持续打造特色宣传品牌,让新闻宣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连续三年开展江苏省中小学“生态文明第一课”,以“1+13”省市联动的形式,现场直播与新华社“德育学堂”线上传播的组合渠道,面向中小学生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年均网络浏览量达7000万人次。策划为期12年的“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活动,在沿江8市招募数百名“长江大保护小使者”,每年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采集记录长江水、气、土样本,见证青少年与长江生态的共同成长。在此基础上制作的H5产品《6397公里的守护》,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新媒体创意互动一等奖,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0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坚持说群众听得懂、喜爱听的话,持续优化提升“双微”内容,《给我们自己一点掌声》《让我们一起吹吹风》《水滴滑过的天才更蓝》《年味》等点击量达“10万+”的稿件形成了广泛影响,江苏生态环境“双微”在全国系统内排名靠前。策划开展“发现生态江苏”大型融媒体直播活动,以“春赏百花”“夏听虫鸣”“秋逐江豚”“冬迎候鸟”为主题展示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截至目前网络浏览量超过1000万。
注重协同联动,唱好同盟合声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与协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了社会各界在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上的纵横联动,共同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同盟合声”。建立以“江苏生态环境”微博、微信为龙头,以全省13个设区市为重要宣传力量的全省新媒体矩阵。矩阵成员同频共振,围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COP15等重要节点,重要稿件同步发送,重要活动统一策划,13个设区市“双微”在全国前20名中占有较高比例,形成了整体靠前的趋势。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宣教联盟,联合开展媒体采访、生态文学经典名嘴诵读等活动,形成区域内各市、县环保新媒体矩阵联动,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连续两年举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大赛,并开展巡回宣讲百余场,来自全省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人员积极参与,最小的10岁,最大的近60岁,线上观看总人数超300万。厅领导带队赴全省各地宣讲,带动全系统、全社会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联合省委宣传部举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题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18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理论贡献、制度建设、创新实践、理念传播等议题展开交流。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文联联合印发《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行动方案》,明确作品征集创作等12项任务,不断增强生态文化产品供给。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将坚决扛起生态环境宣传的政治责任,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为美丽中国、美丽江苏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责任编辑:贾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