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职业院校思政育人方式

发布时间:2025-01-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薛 宇    

新时代新征程,扎根中国大地的高职院校,必须深刻意识到思政育人的重要性,铸就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精神脊梁。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链条、全视角、全覆盖打造思政育人四项工程,首创四新改革,释放四大效能,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全链条打造思政育人四项工程

方向定路,笃志前行。学院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紧紧牵住八个一强基领航工程牛鼻子,创新开展支链行动,构建形成全校覆盖、组织贯通、环境浸润、精神引领多链条环环相扣的红色矩阵

实施一院一品工程。学院坚持一个学院,一个党建特色品牌。强化基层导向,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内涵拓展与载体创新。二级学院党总支围绕食品、药品和大健康产业链,做强特色优势专业群,持续擦亮食话食说”“弘药崇德”“新语淮扬等工作品牌,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实施一幢一站工程。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学院坚持一幢宿舍,一个党员服务站,一个育人工作站。搭建一站式学生社区555育人体系,用好五类人群,聚焦五项内容,形成五项机制,重点推进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治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根本利益。

实施一园一景工程。学院坚持一处园林,一个育人景点。深挖园林景观场所思政元素,高标准建设食品科技园、中医展示馆、酒博物馆等科普基地;建设恩来清廉园、翔宇广场,学习周恩来精神;以红石榴文化广场为平台,打造思想引领、联谊交流、建言资政、文化传承、民族融合的药食·同源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打造物物、时时、事事全方位育人环境。

实施一城一韵工程。学院推进城校融合、育人结合、政校联合,坚持一座城市,一束精神风韵。用活淮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美食之都、中国运河之都等文化资源,与市政协文史委、市文旅局在校内共建育人共同体;用好淮安的红色资源,共同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将阵地、资源、育人延伸到校园内外,形成开放式育人格局。

全视角首创思政育人四新改革

创新开路,培根铸魂。学院遵循教育规律、创新育人实践,实施思政课堂改革提质工程,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思政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平台载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等方面协同推进,促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实现高质量思政育人,塑造具备志气、骨气、底气的新时代高职大学生。

首创双岗双职马院教师挂职新机制。学院遴选优秀马院教师挂职二级院系副院长并分管课程思政,专项推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资源开发,带动重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为人才培养夯实铸魂育人、价值引领的基座,既促进了专任思政教师自身成长,也带动了二级学院课程思政质量整体提升,让思政课程有根、课程思政有魂。

首创双师同堂思政课堂教学新模式。学院探索一名马院专职教师联合一名校外兼职教师,根据课堂讲授主题共同进入课堂授课,校外兼职教师包括周恩来纪念馆等地方红色教育基地讲师,也包括今世缘集团等地方企业大国工匠以及地方劳模等。校内教师发挥自身理论特长,教育基地兼职教师主讲经典案例,打破一位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模式。

首创新语淮扬理论宣讲活动新品牌。学院创新采用宣讲+电影”“宣讲+曲艺”“宣讲+文艺”“宣讲+竞答等多元方式,与淮安党史馆、文明办、文化文史委、街道办等单位共建宣讲平台,面向校内师生、校外群众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听得懂的贴心话”“接地气的案例讲思想理论,让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入耳、入脑、入心。

首创一体三通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新举措。学院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一全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的主体作用,与淮阴中学、天津路小学等多所大中小学协同,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感悟百年党史10余个主题开展研训活动、编写教材、出版专著,构建了教学融通、队伍打通、资源互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三通新模式,实现了各类思政课程、各级学段、各种资源的协同联动。

全覆盖释放思政育人四大效能

学院厚植大健康家国情怀,不断丰富思政教育内涵,加强思政育人资源体系建设,通过医心结合、四心工程、学业支持、文史驿站等创新行动,力实践、促融合、抓落实,推出多样化德育精品项目,系统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持续释放育人整体效能,培育更多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医心结合释放心理育人新动能。望闻问切及时转介、认知行为有效干预、心身一体共促健康为形式,借助学校中医专业产教融合基地——中医馆,与校心理发展服务中心结合,实现咨询与中医理疗为一体的心理疗愈新模式,打造中医特色心理育人体系,首创医心结合新机制。为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促进专业教师与心理专职教师深入合作,全员赋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入选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

四心工程释放服务育人新效能。聚焦师生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真心重教、红心育人、热心服务、初心使命校领导四心工程,持续推动我为师生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用看得见、暖人心的一件件民生实事托起师生稳稳的幸福,持续推动幸福校园提档升级。

学业支持释放实践育人新潜能。构建系统化学业帮扶体系,面向学习优秀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别开展菁英领航行动”“朋辈辅导行动”“添翼助力行动,邀请有能力、有意愿、有热情的资深教授和骨干教师担任学业顾问,遴选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优秀学生组建学生朋辈辅导队伍,定期举办交流分享会,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以榜样力量带动学生素质明显提升。

文史驿站释放文化育人新势能。紧贴淮安市拥有的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和文化名城四张城市名片,将城市文化与思政工作相互整合,着力提升师生审美情趣与素养。推进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做优文史驿站精品项目,涵养学生爱校荣校、强国报国的情怀志向,持续激发校地多元文化育人功能,打造了校地相融美育浸润新样板。

(作者系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