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面对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战略高度出发,以高远的历史眼光深刻把握反腐败斗争基本规律,旗帜鲜明澄清错误认识、廓清思想迷雾,对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提出明确要求,为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以坚如磐石的决心打好反腐攻坚战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腐败始终与权力如影随形。权力越集中、资源越密集,腐败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发生的程度就越严重。对于拥有权力的人而言,面对巨大利益的诱惑,如果外部没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或者良好的政治生态,内部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或价值观作为精神支柱,抑或缺乏足够的自律,就很难抵御以公权力换取私利的冲动,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贪腐的泥潭。人类历史上,因为吏治松弛、贪腐盛行而导致社会动乱、政权更替的教训比比皆是。因此,对于腐败的顽固性和危害性,对于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必须有无比深刻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有目共睹。但也必须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腐败的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传统腐败继续存在,新型腐败、隐性腐败花样迭出;中管干部等党内高级干部时有落马,“蝇贪蚁腐”仍然屡禁不止。整体而言,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对此,社会上甚至党内出现了一些严重错误的认识。比如,有人将腐败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无论什么社会制度,无论采取何种举措,腐败都无法根除;有人错误地将反腐与经济的局部困难联系起来,认为是反腐败影响了经济发展。面对当前依然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应当旗帜鲜明反对这些错误论调,深刻认识腐败对于党的肌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巨大毒性和破坏力,始终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持续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以霹雳手段坚决切除腐败“毒瘤”,理性看待并无惧斗争过程中的“阵痛”,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和意志打好这场反腐攻坚战。
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以久久为功的心态打好反腐持久战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腐败是人类历史的长期课题。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场斗争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回看我国历史,许多朝代都进行过整顿吏治、反对腐败的尝试,即便一时取得些许成绩,腐败有所抑制,一旦反腐力度下降,或者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等条件发生变化,腐败又会如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可见,腐败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再以苏联为例,苏联共产党试图通过党纪党风建设、制度建设、道德教育等方式去打击和治理腐败,但是始终无法从根本上控制贪腐和特权,最终堕入党风败坏、民心尽失以致亡党亡国的悲惨境地。殷鉴不远,对于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面对巨大的反腐成绩,有人开始有了松松劲、歇歇脚的想法,认为反腐败斗争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彻底胜利。实际上,当前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还在十分激烈地进行,在反腐败斗争的历史进程中,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围猎”腐蚀还任重道远,有效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还任重道远,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还任重道远,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还任重道远。
对于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复杂严峻性和斗争的长期性,认识必须非常清醒。因此,反腐败斗争一刻也不能松懈,稍有懈怠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卷土重来。众所周知,无论是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是良好的社会风尚或政治生态,其构建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细致的经营和无数人的艰辛付出,但是败坏起来却非常容易,而想要重新治理又需要耗费更大的时间、信用、精力与成本。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败斗争必须坚定不移,任何犹豫动摇、松懈手软或半途而废,都将犯颠覆性错误。”面对当前的反腐败斗争新形势,必须克服任何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始终保持巨大的历史耐心,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以久久为功的心态持续深入打好这场反腐持久战。
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坚持一体推进、系统施治打好反腐总体战
反腐败斗争之所以十分艰巨、易于反复,根源在于其深刻的复杂性。纵览人类历史,腐败往往不是孤立、偶发的,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相互交织的产物;腐败也不只是涉及经济利益问题,而是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紧密关联;腐败的土壤或者生态一旦形成,就会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勾连关系网络、复杂多样的权力寻租与利益输送形式,乃至出现强大的利益集团,进而严重威胁政党有机体以及社会整体的健康运行。腐败成因的复杂性体系性决定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来看待反腐败斗争。这一斗争绝不是某种单一的行动,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政治、法律、监管、观念等多个维度,必须整体而非局部、系统而非零碎地加以推进。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腐败逐渐由传统领域向数字经济、知识经济、生态环保等新兴领域延伸,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利用新技术手段、以新商业模式为掩护的新型腐败形式,这些新型腐败往往智能程度更高、隐蔽性更强,给监管和查处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进一步加剧了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但这些无疑都不能成为弱化反腐的理由。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深刻认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有机整体进而一体推进,同时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治理腐败,实现标本兼治、系统施治。要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把反腐败斗争同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贯通协同起来,发挥政治监督、思想教育、组织管理、作风整治、纪律执行、制度完善在防治腐败中的重要作用,打好总体战”。要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不断提高纪检监察机关的正风肃纪反腐能力。我们相信,在一整套强有力的反腐体系面前,腐败的土壤一定能够得到持续净化,反腐败斗争一定可以赢得最终的、彻底的胜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着眼于实现党的使命任务的战略高度,用高远的历史眼光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基本规律,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打好打赢反腐败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才能永葆党的肌体健康,使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