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委金融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立足惠企为民初心,把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努力构建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基础、财政支持政策为抓手、政府性融资担保和政策性保险为支撑、债权股权融资平衡发展“五位一体”的普惠金融工作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统筹推进的工作态势,用高质量的普惠金融工作为每个小微企业的发展增添底气,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普惠金融的汩汩活水润泽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每个角落。全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增速均达两位数、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科创板、北交所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
强化部门协同发力,构建财政金融政策联动工作格局
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地方金融工作协调机制,由省委金融办牵头,协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和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驻苏机构等部门,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4条”措施,协同强化财政撬动作用,建立银行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效能评价机制,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一是创设财政支持类金融产品。依托“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创设“小微贷”“苏科贷”“专精特新贷”等10余项政策性信用贷款产品,及制造业贷款、科技创新企业首贷等7项贴息类政策,至2024年末,支持合作银行向全省16.8万户企业发放优惠及贴息贷款2.05万亿元。二是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省—市县”三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发挥融资担保兜底作用。至2024年末,全省共设有80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6.2倍,年化综合费率0.63%,2024年新增融资担保业务规模2665.65亿元,其中新增小微和“三农”业务规模占比98%;在国担基金备案规模8032.93亿元,为8.57万户小微企业、“三农”等经营主体授信1826.14亿元,备案规模和授信额度均居全国首位。三是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政策直达基层。近年来,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普惠金融线下活动,覆盖全省100多个县级区域,宣传触达企业50余万家。2024年,升级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场”活动65场,“面对面”精准解决融资问题,梳理编发财政金融联动惠企政策小册子,打通普惠金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解决融资需求113亿元。
强化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和精准度
坚持数字赋能、以信促融,加快完善以信用信息为基础的普惠金融工作体系,着力破除银企信息壁垒,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一是打造线上综合金融服务枢纽。联动建设省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归集各类政策性、普惠型金融产品,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引导政银企三方在线互动。会同省有关部门在省级平台中先后开发建设融资信用、人才金融、绿色金融、乡村振兴金融等多个子板块和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专板,最大化发挥综合金融服务功能。至2024年末,平台注册用户超198万户,入驻金融机构471家,发布金融产品3649项,累计帮助46.52万户中小微企业获得授信5.73万亿元。二是提升征信服务体系促融功能。配套建设省征信服务平台,归集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行政涉企数据,研发征信产品,提供征信服务,至2024年末,累计帮助8.35万户企业获得征信支持类融资1.02万亿元。依托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省征信服务平台,指导开发“江苏小微企业融资一网通”系统,有力保障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高效运转,助力走访企业14.2万家,帮助2744家企业获得授信105.92亿元。三是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深化数字人民币省域试点,先后打造100个数字人民币应用集聚区,率先实现特定区域数字人民币受理全覆盖,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充分肯定。
强化改革创新引领,打造全方位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推动金融机构创新组织体系、专营机制、产品服务,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着力建设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充分发挥信贷主渠道作用。督促大型银行落实“五专”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中小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引导各银行建立完善普惠金融尽职免责制度。省内各全国性银行一级分行均设立普惠金融一级部门、开展专业化经营,部分机构逐步扩大对县域支行授权。全省农商行积极发挥支农支小主力军作用,发放了全省2/5的农户贷款、1/4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100%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二是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功能。建设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用好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推动中小微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上市苗圃”作用,加快建设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和专精特新专板。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226家,实现融资约67.1亿元,其中5家企业登陆新三板。新三板挂牌公司共计810家、占全国总数近12.8%。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别为111家、47家,均居全国第一。三是发挥农业保险支农惠农兜底保障作用。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实现三大粮食作物保险由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保收入转变。2024年,全省农业保险为522.41万户次农户提供保险保障2041.95亿元,赔款弥补农户经济损失70.12亿元。在全国较早开展生猪“保险+期货”试点,创新白糖、棉花等“保险+期货”业务451个,为5万余户农户提供保障。
下一步,江苏省委金融办将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强化工作协同,以普惠金融为重要切口和有效牵引,带动“五篇大文章”协同并进、融合发展,有效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助推江苏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普惠金融“211”工程,继续提升“两个平台”服务效能,放大“一基金、一体系”功能作用;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支持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质效,加快推动私募股权基金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协同高效发展;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保持普惠信贷投放稳中有升,充分发挥保险服务保障作用。□
责任编辑:何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