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的重大创新,其核心要义是推动公益性较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增值反哺、统筹推进、市场化运作、一体化实施、可持续运营,推进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近年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率先开展EOD模式的探索尝试,建立省级EOD项目库,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撑,严格项目管理,孵化了一批优生态、促发展、富民生的EOD试点项目,推动全省实现生态环境资源化、产业经济绿色化,奋力打造“两山”转化的绿色发展新样板。
先行先试,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江苏积极对上争取、横向联动,不断健全EOD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在国家层面,2023年11月1日,生态环境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合作协议,强化国家对江苏EOD项目的指导。在区域层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支持EOD项目,加强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生态环保金融支持。在省级层面,生态环境、发改、财政等部门联合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实施工作方案(试行)》等政策文件,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省级试点项目申报,加强政策解读及技术指导,建立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机制和多要素、多领域、立体化的综合试点体系,切实提高项目质量,保障项目推进科学有效。深化政、银、企对话机制,推动相关金融机构与省级EOD试点项目签订授信协议。
探索创新,不断丰富政策支撑。创新建立“优化管理+绿色金融+资金奖励+优先推荐”的激励机制,对纳入省级EOD试点项目库的项目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优化项目审批程序,将项目环评审批纳入“绿色通道”,优先保障污染物排放指标,做到快批快办。拓宽项目收益渠道,项目运行削减的污染物排放指标,经核定后按规定可纳入排污总量指标储备库,流转用于重大项目建设。降低项目融资成本,项目享受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政策,纳入“环保贷”“环保担”项目库,优先推送金融机构予以支持,39个入库项目中有28个获得银行授信,授信额度421.35亿元。择优推送至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予以支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源投入生态环境领域。江阴市“引江济太”环境治理与科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宜兴市滆湖西岸生态治理及产业提升(一期)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权投资3.4亿元和1.31亿元。优先推荐进入中央库,获批省级试点项目可优先推荐纳入生态环境部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以奖代补引领示范,印发《江苏省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试点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获评省级优秀示范项目的市县给予800万元至15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奖励。
统筹推进,严格把关项目质量。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积极稳妥、规范有序推进EOD模式创新。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试点项目技术指南(试行)》,紧紧围绕公益性、精准性、关联性、可行性以及确定性的要求,严格入库项目把关。高规格组建国家级评审专家团队,优中选优EOD入库项目,全流程指导试点项目开展工作,确保项目发挥预期绩效。根据国家政策要求,按照聚焦重点、突出实效、真实客观、常态推进的原则,围绕EOD模式符合性、项目入库实施方案一致性、项目实施合规性等项目重点环节和风险点,对全省39个国家级和省级试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常态化评估,及时反馈评估结果,督促地方加快整改,确保项目可融、可行、可落地,推进项目规范有序实施。
保护优先,优化生态产品供给。聚焦全省突出环境问题和短板,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治理、工业园区生态环境改善及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引导省级EOD试点项目实施,通过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支撑作用大、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对关联产业具有较强价值提升作用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工程,不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比如,南京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项目以全域性生态环境治理为突破,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水生态环境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5%左右,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100%,项目范围内水体水质稳定达到国家标准Ⅲ类。项目依托范围内优越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打造一个核心区——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一个拓展区——龙乡双范精品民宿村,每年吸引超过200万海内外游客慕名游览观光,塑造了“小而美”“小而特”的EOD模式实施场景,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价值转化,多点开花互利共赢。EOD模式的“初心”是通过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为关联产业开发带来增量收益,并依靠产业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在不依靠政府投入的情况下实现区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试点探索形成了EOD模式下“生态修复+文旅康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种养”等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搭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桥梁,也转变了传统的由政府“纯投入”的生态治理模式。首批国家EOD试点项目泰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2023年,园区河道水质达III类标准,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工业核心区每平方公里税收收入从之前的不足8000万元,增至1.4亿元,实现了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省内唯一以镇级为主体的相城区渭塘小流域综合整治提升及产城融合发展EOD项目,全力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和紫薇生态文化园建设,为精密制造等环境敏感型产业集聚区的开发与经营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区域生态环境与产业一体化发展新路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生态环境厅基地)
责任编辑:贾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