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在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党不断加深对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做好经济工作需要坚持的五个“必须统筹”,即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五对关系。这既是对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工作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和内在规律的认知升华,也是新征程上引领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重要方法论。
五个“必须统筹”体现了党对经济工作规律的最新认识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只有认清和研判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注重把握经济工作内在规律,才能在变局中拨开云雾、坚定信心、赢得主动。在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总结经济工作经验并把它上升为一般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明确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首要任务、重要抓手、重要保障、策略方法等,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要求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工作规律,以钉钉子精神促改革、抓落实、求实效。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工作实践深化,习近平经济思想也在不断丰富发展。五个“必须统筹”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最新重大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但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外部环境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在国内需求、生产经营、就业增收等方面存在的风险挑战。整体上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形势严峻复杂、影响因素交织以及攻坚任务繁重等现实境遇。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好各方面因素,体系化推动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治理、供需、动能等关键问题。因此,提出五个“必须统筹”,既是我们党在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精准研判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探求发展之道的具体体现,也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五个“必须统筹”是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
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求我们善于从整体上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精准掌握经济运行体系各重点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需要把牢各重点领域相关经济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根据形势和条件变化创新经济工作方法。五个“必须统筹”指明了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做好经济工作必须重点统筹好的五对关系。这五对关系既紧密耦合又各有侧重,强调总体谋划和重点施策相衔接。
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重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健且富有活力的经济秩序。市场和政府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各有不同,只有统筹好两者的关系才能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效果。必须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商品价格、供求关系、竞争态势等的变化及时调节和调配资源,确保市场主体充满生机活力,激发市场行为的活跃度和创造力。同时,必须更好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通过政府在自身职责领域内建立和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防止对市场行为的不当干预,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有效发挥。此外,政府还应筑牢经济安全底线,通过税收、监管、补贴等方式矫正市场失灵,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重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总体向上的动态平衡条件。供给和需求作为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面,统一于经济发展全过程,两者在相互促进中畅通经济循环。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核心在于坚持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两者协同发力,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在相互适配中实现高水平动态平衡。为此,需要从战略高度认清扩大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主动力作用,积极扩大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投资需求,积极推动传统消费升级和新兴消费培育,稳步促进内需结构的整体升级。同时,需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齐在扩大内需中存在的各类短板弱项,特别是尽快补齐消费领域的供给短板,通过补短板、强弱项不断优化供给,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整体跃升。
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重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且有韧性的动能保证。从经济发展的动能变化规律看,各类新旧动能在平稳接续的转换中保持不断更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就本质而言,新旧动能不是一对抽象的概念,也并非相互割裂的关系,新动能往往由旧动能孕育,旧动能通过转换可以成为新动能。不能简单认为只有新兴产业才具有新动能,也不能把传统产业简单归于旧动能范畴。为此,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布局与培育未来产业为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做好新动能贮备。同时,以科技创新引领和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面推动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促进传统产业孕育产生新动能。
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重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更多发展空间。增量和存量是经济发展中的一对重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经济体量大、市场容量大、产业门类齐全的超大规模经济体,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变得尤为紧迫。其中,做优增量的关键在于优化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资源的高效配置方式,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增量的“含金量”。同时,必须看到存量中的部分土地、资产、资金等资源的功能释放还不够充分,具有转变和发展为增量的巨大潜力。通过盘活存量资源,加强负债管理与转化,深度推动废旧资源循环利用,使之成为做优增量新的资源供给。
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重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相统一。当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与世界平均水平还存在差距,继续扩大经济总量和提升经济质量仍是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为此,要坚持把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统一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一方面,发挥我国在人口基数、资源禀赋、产业门类、资产累积等方面的规模优势,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巩固大国经济优势,通过持续扩大经济总量为提升经济质量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业态、新场景等竞相涌现,持续扩大高新产品、领先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通过提升经济质量为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来源。
坚持以五个“必须统筹”为遵循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个“必须统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经济工作领域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鲜明实践指向。为此,应当坚持用五个“必须统筹”指导新时代经济工作实践,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牢以五个“必须统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五个“必须统筹”不是经济工作一般方法论的简单叠加,而是统一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的有机整体。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推动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同向发力,提升经济运行效能与活力。要坚持人民至上,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要以创新为导向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持续巩固和扩大产业体系优势和动能优势。要强化善治意识和底线思维,盘活存量资源、资产、资金,稳妥推进隐性存量债务的置换,在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辩证统一中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筑牢经济安全底线。
二是充分发挥创新的赋能作用,激发五个“必须统筹”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内驱力。五个“必须统筹”各自包含着一对经济工作的辩证法,而要发挥其在推动经济工作中的实际效能则离不开各类创新的战略支撑。其中,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创新政府在自身职责范畴内的履职方式方法,更好发挥政府在促进市场更加有效中的规则制定、秩序维护等作用。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总供给与总需求在创新赋能中迈向高水平的动态平衡。通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持续壮大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同时加大对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的布局和培育力度,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通过创新存量向增量转换的方式方法,进一步管好资产和调整负债,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挖潜增效。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创新进一步补短板、锻长板、扬优势,以此带动经济在整体上提高生产效率并逐步扩大经济总量。
三是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经济领域治理现代化,持续巩固以五个“必须统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优势。运用好五个“必须统筹”蕴含的经济工作方法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以健全的制度体系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要以不断完善法治、信用、反腐败、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制度体系为重点,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维护有利于市场作用发挥的秩序与环境。要不断深化投资相关制度改革,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为发展新型消费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推动供需协同发力和动态平衡。要加强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制度供给,健全科技创新引领和赋能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持续完善新旧动能转化、新旧业态协同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整体增强经济发展的能级与韧性。要以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为重点,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为以盘活存量带动做优增量提供制度保证,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加快数据、算力、算法等领域的制度体系建设,一体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数字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