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于人”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5-05-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朱峻质 黄明理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投资于人这一命题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这是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的关键路径,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投资于人是发展之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机遇。从挑战方面来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给我国的外贸出口带来了较大压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从机遇方面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此背景下,投资于人这一理念应运而生,成为改善民生、促进国内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举措。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投资于人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改善民生能够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此外,投资于人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投资于人具有丰富内涵

物质层面的投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包括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素质、丰富教育资源等,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医疗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支撑。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能够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就业是民生之本,加大对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能够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增强消费能力,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社会保障则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重要制度安排,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能够让人们在面对各种风险时有所依靠,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公平性,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投资于人既体现在物质层面的投入,也在于对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关注与满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等,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投资于人的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丰富和拓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投资于人还需要关注人们对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科技教育、鼓励科技创新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具备适应科技变革的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投资于人还应包括培养人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人们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促进国内外经济交流与合作。

投资于人的实践路径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也是投资于人的优先领域。一方面,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技能型人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机制,为教育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投资于人要求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资源下沉,缓解看病难的问题。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落实投资于人要求,要加大对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就业创业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搭建创业平台等方式,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市场活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加强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和保障,如直播电商、网约车司机等新兴职业,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社会保障是投资于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建立健全覆盖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加大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的投入,提高保障标准和待遇水平,减轻居民养老、医疗等负担,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和救助,如残疾人、老年人、孤儿等,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提高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如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文化是人的精神家园,是投资于人的重要领域。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建设文化场馆、举办文化活动、支持文化创作等方式,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注重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人们在享受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能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和创新中,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相关消费增长。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