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群众导读

打造地方新型融媒体传播体系

发布时间:2019-03-11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程 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江阴对照省、市委有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具体部署,充分发挥全省唯一县级集成改革试点先发优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全面推进传媒资源和传播平台的优化整合,在新闻业态和融媒体产品上加速创新,切实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优化再造采编刊播流程,放大新闻传播的一体化效能

2018年初,江阴将打造龙头型融媒体平台列入全市集成改革的7+2总体方案,将媒体融合涉及的融媒体采编流程再造、培育融媒体产业发展龙头等重点工作纳入改革重点,对各类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产生聚合共振效应。

江阴日报社对部门设置、岗位职责、人员配备等进行重新配置,将原来的14个部门整合成为全媒体管理中心、全媒体采集中心、全媒体发布中心、新媒体研发中心、全媒体技术中心、全媒体经营中心、全媒体文创中心等9个部门,整体运行更加高效有序。通过与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新华社新华云、北大方正公司等的深度合作,推进全媒体信息化技术改造,并结合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报、网、微、端四位一体深度融合的中央厨房,更好地立足本地、辐射周边,引导舆论、反映民情。目前,江阴日报社新闻发稿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列为:秀江阴客户端、秀江阴show微信公众号、《江阴日报》。信息的生产模式从过去一次生产、一次利用、单一发布的传统模式,转型为一次采集、多次发布、多层次生成、多媒体传播的全媒体生产模式。

江阴广电集团对集团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在内容运营方面打破媒介壁垒,设立全媒体新闻中心、广播节目中心、电视节目中心、新媒体中心、经营中心等部门,实行扁平化管理。撤销广播节目中心、电视节目中心,组建融媒体中心,重点打造融媒体内容品牌和产品矩阵。建成投运江阴广电全媒体生产指挥中心,依托媒资管理平台,全力打造中央厨房。建设融媒体直播技术平台,为重大主题、重要新闻、重点活动移动直播提供了强力技术保障。无人机拍摄、4G回传、抖音、H5、快剪、VR/AR、手绘等新技术运用成为常态。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各部门记者在完成采访之后,首先向移动客户端发稿,所采集的内容同时进入媒资系统,各渠道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编辑分发,实现了资源共享,形成了广播、电视、PC端、移动端融为一体的传播新格局。采编流程的优化再造,极大地释放了融媒体宣传合力。

培育壮大新型传播平台,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

在媒体融合进程中,江阴不遗余力培育壮大新型传播平台,高质量、正能量的融媒体产品增粉显著,扩大了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主流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江阴广电集团微信公众号最江阴用户稳定在55万左右,周阅读量保持在100万左右,2018年阅读量10+稿件达到30余条,年广告创收搭载量达到500万元的规模,常年排名全国县级广电第一,位列全国电视类微信前十、全省电视类微信第一。广电集团自运营与代维的微信公号中,已形成最江阴”“江阴发布”“江阴党建”“大江阴”“江阴吃香喝辣”“江阴车友会6个用户达10+微信矩阵。媒体融合发展也带动了江阴广电传统业务的同步提升,广播电台坚持可视化道路,视频直播实现常态化,广播收听率保持在50%左右,稳住了收听市场。电视台本地频道组晚间时段平均收视率达3.1%,市场份额达9.78%

江阴日报社媒体矩阵影响力不断提升,以新闻、资讯发布为主的秀江阴show微信公众号,以策划、组织活动为主的女神Gogoo微信公众号,成为纸媒的有益补充。你好!我叫江阴,这是我的2018年新名片等一批现象级新媒体作品获得广泛关注,进一步提高了江阴日报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

全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助推新闻传播的多领域拓展

用户在哪里,就服务到哪里;用户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江阴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积极探索,在向基层拓展、向群众靠近上下功夫,以集成改革为契机,打破部门壁垒和层级制约,将全市域的生活服务体系互联网平台交由江阴广电集团建设运维,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向广电集团开放系统接口并保障好后端维护,助推了新闻传播的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

江阴生活服务体系核心平台手机客户端最江阴,集行政、公共、便民、公益、资讯于一体,首轮整合了27个部门的45个服务功能模块,集成了13项行政服务,包含51个市级部门、开发区、镇街的1800多个审批事项,28项涵盖交通、生活、健康、文娱四大类的公共服务,95项便民服务,两大类公益服务以及资讯、直播、网购等功能,目前注册用户近20万。通过新媒体服务平台、大数据以及电子政务的融合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主流媒体的粉丝活跃度和传播影响力。

下一步,江阴将继续在资源整合、媒体融合、队伍联合、产业聚合上下功夫,加快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通过打通报、台、网技术平台,重设组织机构,建立策、采、编、审、发及效果跟踪的生产流程,横向融合解决生产问题;上接市级、下拓镇街,加强上下资源整合,垂直融合打通传播链条;加快推进政务资讯、社会广告平台等优质资源向融媒体中心整合聚集,鼓励媒体跨界融合拓展发展空间。

一是加强媒体资源整合,建强主流舆论阵地。整合江阴日报社、广播电视集团,成立江阴融媒体中心,组建传媒集团,将两家媒体现有的报、台、网、微、端进行优化整合,一体化运作,形成全市融媒体新格局,全力打造标杆项目和拳头产品。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媒体+政务”“媒体+服务等运行模式,从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做强全市域生活服务体系互联网平台最江阴。全面整合行政审批、生活缴费、事项查询办理、家政便民服务、生活资讯服务等功能,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三是加快融入集成改革,构建社区信息枢纽。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依托,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以镇街开发区政务新媒体为N个终端,整合各级政务新媒体平台资源,通过1+N打通信息枢纽堵点,打造政务服务链式平台,将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特色服务延伸到基层,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作者系中共江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张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