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近年来,江苏通过开拓新市场、新技术和新消费,有效稳定就业总量、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在拓展就业新空间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海澜之家网络直播带货 作者供图
抓好直播风口开拓新市场,激发就业新活力
江苏多地通过大力发展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平台经济,拓展线上线下新市场,推动本地产业发展,有效扩大新就业容量。特别是加强与淘宝、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合作,带动主播、运营团队、技术支持等岗位直接就业,促进物流配送、内容创作、培训服务等相关产业链就业。
宿迁每9个人中就有1人吃电商饭。打造“电商名城”,各类电商百花齐放,形成集聚式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与乡村分散式电商共发展的格局。在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聚集了如京东、惠普HPE、当当、天天拍车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共有800余家企业落户,吸引了众多从事电商运营、物流仓储、数据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等创新创业的活力青年,园区就业有4万多人。全市拥有农村活跃网店6.8万个,带动就业超过60万人。
常熟通过直播助力服装产业再次腾飞,吸引青年就业创业。常熟成为继广州、杭州之后全国第三个女装、男装交易基地,形成“线上线下”双千亿级市场。常熟服装直播产业园2024年线上直播销售收入接近800亿元,集聚了波司登、戎美、宿慕、WE ARE、南瓜谷等服装品牌,线上商家接近3万个,涌现出多位全国头部主播,共有278个核心主播,服装城内工作人员超10万人。
澄江跨境电商产业园以“跨境电商+本地产业带”融合发展带动就业。通过盘活闲置厂区,用地紧缺的江阴澄江街道与有经营经验的民营资本合资建设运营澄江跨境电商产业园,带动本地产业带出海,吸引青年就业创业。澄江跨境电商产业园占地面积仅106亩,2024年企业实现交易额约2.2亿美元,吸引240多家直播企业入驻,带动主播、电商团队、技术服务等园区就业人员共800多名,促进本地纺织服装、五金建材、机电机械、家居文体用品、新能源等产业吸纳就业。
【点评】 通过直播开拓新市场不仅依赖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也离不开政府的有效支持和产业发展服务。企业利用新技术或新服务提升竞争力,开拓新市场;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市场环境优化、人才培养引进等,服务和促进产业发展。厚实的产业基础与新市场结合催生新的发展活力,让江苏成为产业与就业双促进的热土。
研发新技术促进产业发展,引领就业新风向
江苏各地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创造新职业,释放了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引领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科技服务等岗位成为就业新风向。
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成为“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科创森林”。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拥有5000多家科技型企业、6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产业研发及服务人口突破10万人。研创园坚持以集成电路、软件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为主,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通信、第三代半导体等前沿技术开发。2024年新引进专注研发和生产大功率微光核心部件的奥意科技、自主研发和生产远距离高性能超声波传感器的优达斯汽车科技、专注雷达和电子通信尖端技术研发的科技企业等,部分原有企业进一步加大投资,集聚了更多科技人才、精英青年。
苏州工业园区构筑科创生态吸引青年人才逐梦产业未来。发挥中新合作、苏州自贸片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等平台叠加优势,构筑科创生态吸引青年人才及青年企业家,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的高级人才。截至目前,园区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6.7万人,每平方公里高层次人才密度达241人。园区集聚超过1万家科技型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779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45家,形成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高层次的科创企业平台,为青年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点评】 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青年人才。青年人才具有强烈的创新和冒险精神,这是推动新技术和新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动力。江苏发挥高校毕业生人数位居全国前列的优势,做好青年人才工作,为新技术与新青年的共同发展开创无限可能的未来。
把握新需求激发新消费,拓宽就业新渠道
在江苏,一大批企业主动把握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以精细化分类设计带动小众化、个性化新消费快速增长,以技术革新升级传统产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满足新消费需求,拓宽就业新渠道。各地推出支持政策,创新消费场景模式,支持就业新形态新模式发展。
抓住个性化需求,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就业。东海县将穿戴甲发展为“指尖”经济新宠,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设计、销售基地,拥有超1.2万家跨境电商,孵化1600多名主播,带动4.5万名女性从业者,2024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在市场新趋势中,东海县已经形成完整的穿戴甲产业链,带动广大当地女性就业创业。随着国潮文化的持续兴起和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汉服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仪征市月塘镇积极引进汉服生产企业,推动汉服产业的发展,带动村民增收。
采取多元化战略,传统企业转型发展稳就业。位于江阴的服装企业海澜之家围绕体育、休闲消费需求增长实施产品细分、多元化经营战略,多元化布局拓展消费群体,带来企业新的增长曲线,职工数量近年来年均增长约4%。位于张家港的华昌化工响应绿色能源及绿色经济发展的趋势,从煤、盐、石油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现代化工转变,并向氢能源和环保产业进军,以产业转型拓展就业空间。位于南通的中天科技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从原本专注于“通信电网”的单一经营,转变为以海洋经济为引领、新能源为突破点、通信电网为基础支撑的多元化经营格局,近年来带动企业员工数量年均增加约750人。
【点评】 当前,国内外需求侧发生较大变化,如大宗商品消费减少而个性化差异化消费增加,物质消费相对减弱而情绪价值、精神需求类消费增长。市场主体只要深入研判消费者需求变化趋势,就能提前布局、开发新消费领域,在转型发展中带动就业增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